各界呼吁优化跨境税改新规条款

即将于4月8日开始实施的跨境电商税改新规引发了各界关注 。4月6日 , 在新京报举办的跨境电商税改研讨会上 , 政府相关部门、学界代表 , 苏宁、天猫、京东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和海外商家分享了他们对新规的看法 。
限额、正面清单、落实配套政策与窗口期等是参会者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他们的共识是:因为消费升级 , 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发展的动力依旧存在 , 政府也依然鼓励其发展 。但是新出台的跨境电商税改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操作性 , 诸多技术性方案和配套文件尚未出台 , 未能给企业留出足够的窗口期应对新政 。
企业:支持征税 , 但希望相关条款优化

各界呼吁优化跨境税改新规条款

文章插图
天猫国际副总经理邢悦认为 , “订单未动 , 物流先行”的保税模式是一种新形式的创新 , 期待新政“给保税模式一个名分” , 也决不刻意避税 。但新政中同样存在需要优化的条款:比如“单次交易限值2000元和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的规定并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步升级的消费水平 , 而且有可能导致倒卖交易额度等问题 。
天猫国际副总经理邢悦
从行业的角度看 , 保税区模式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保税仓内的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等已经逐渐成为产业链 。新政对保税模式的冲击也势必会影响到这些“赚海外品牌服务费”的中国企业 。
邢悦还指出 , 背靠两三亿的中产阶级 , 中国的消费实力已经让国外品牌刮目相看 。跨境进口电商如能良好发展 , 或将弯道超车 , 在定价上更有话语权 。
京东全球购负责人邱煌指出 , 税改新政会导致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提升 , 两到四个月内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降低 , 但从长期来看 , 跨境商品的价格比起一般贸易来说还是有优势 。“只要在用户体验、物流体验上做到跟内贸接近 , 跨境电商整个行业还是向好的 。政改的时期会有波澜 , 短期会对销售有影响 , 长期还是上涨的趋势 。”
京东全球购负责人邱煌
来自海外的商家们则认为 , 新政对于保税模式的冲击最终伤害的还是用户体验 。正面清单出台可能导致很多保健品不能进入中国市场 , 而“单次交易限值2000元”的限制则会让很多小家电产品的购买程序变得十分繁琐 。
还有商家认为新政留出的窗口期太短 , “我们卖得最好的英国牛奶在中国的保税仓十万桶 , 如果不能卖 , 只能退 , 就意味着只能销毁 , 新政给我们预留执行时间太短了 。”
专家:政策风向依旧利好 , 但存在操作性困难
商务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说 , 跨境进口外贸在整个进出口当中的比重只有不到1% , 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并不是为了增加税收 , “世贸组织对我们贸易政策的审议指出我们有将近1500条标准不合规的问题 。2016年底 , 世贸组织也会有新的政策出台 。未来不管是跨境电商还是线下电商 , 都要符合规则和标准 , 因为我们世贸组织成员有很多的约束 , 这是政府考虑问题的焦点所在 。”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则认为国内政策的调整与WTO无关 , 更多考虑的是国内的公平竞争 。
赵萍进一步指出 , 跨境电商税改只会影响到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 消费升级带来的购买海外商品的热情并不会大幅减弱 。从政策方向上来看 , 政府依然是支持阳光海淘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