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吃素 道家讲究吃素吗( 二 )




“素食”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并不等于“不吃肉” 。汉语“素”字本义是指白色、干净和质朴 。


有专家作过考证,素食在中国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蔬食,此义与我们现代意义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种瓜果植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然纯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区别只是现代人已很难吃上他们理念中的“天然纯素食”;第三指无功而食禄,那已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事,与本文之旨无关 。


按照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人不应该追求浓烈肥厚的饮食,“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硬道理 。


古老的中医学一直是主张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腻厚味的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说:“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是故食最鲜肴务令简少 。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 。”


佛教吃素 道家讲究吃素吗

文章插图



这里说的“鲜肴务令简少”,即是说一定要少吃荤食,不要因贪鲜味而伤身体,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更要三思而后食之 。孙思邈还进一步说:“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故其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常断之 。”


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中,都记载有用蔬菜制作素食的饮食疗法 。


宋代是中国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记载,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的餐饮业中,已经有专营素菜的素食店了 。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有100多种食品 。


其中大部分为素食,包括花卉、药物、水果和豆制品入菜等,还首次记载了当时有“假煎鱼”、“胜肉夹”和“素蒸鸡”等仿荤技术 。此外,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也记录了20种用蔬菜和水果制成的素食 。


至元明清三代,素食的发展愈加繁荣,素菜在各种文献中的记载也非常丰富 。清末薛宝辰曾有素食专著《素食说略》,其中记述了200多种素食,其生动性和丰富性已大大超过了前代,真可谓是琳琅满目,洋洋大观 。


道教在“斋戒”问题上的态度,对中国的素食人群是最具号召力的 。在传统道观里,全真派是吃全素的,正一派的道长们每月的初一、十五及斋醮科仪时都要吃素,而作为在家的居士们,则应在这样的日子里斋戒净心,自然就只能吃素净的食物了 。


道教的朔望斋戒,在今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的支持 。按照潮汐理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力主要是施加于地球上的水体中的,它往往是通过海洋潮汐的定期涨落体现出来 。


人体的水分占了身体的80%以上,而且,人体血液中的盐分浓度也与海洋中盐分的浓度几乎是一样的 。因此,每当朔望日(即农历初一、十五日),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我们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最大值 。


这时候,人的血气要么最盛要么最衰,总之,情绪就会陷入极端的状态中 。国外有研究发现:每当十五月圆之日,人们的情绪普遍会比平日更易激动,社会的犯罪率会陡增,车祸的发生率也大大高于平日 。


而到了初一新月之日,人们的情绪则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郁症患者会增多,自杀率也会增加,一些有精神性疾病的人会比平日更难于自我控制 。


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一、十五的斋戒,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古代的高道大德,会说这时候吃素斋戒有更大的功德 。而道观里选择这个日子吃素,的确也是因为人们在月亮潮汐最大值的影响下,最容易犯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