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之声】汤加火山尚难喷出“无夏之年”

【科创之声】汤加火山尚难喷出“无夏之年”
文章图片

近日 , 发生在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海底火山喷发引发全球关注 。 一些网友甚至称 , 汤加火山喷发可能导致“无夏之年” , 令“全球粮食减产” 。
剧烈火山喷发可能令粮食减产吗?有可能 。
汤加火山喷发会带来全球饥荒吗?不至于!
首先 , 让我们来看看火山喷发令粮食减产的科学原理 。
火山喷发有不同强度 。 人们通常以VEI作为综合衡量火山喷发强烈程度的指标 , 共分8个等级 , 每升高一个等级 , 能量增加10倍 。 VEI1级的火山喷发地 , 可以招揽游客 。 而等级较高的剧烈火山喷发 , 则可能影响全球气候 。
通常情况下 , 火山喷发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 二氧化硫进入地表上空平流层后 , 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气溶胶 , 寿命可达1年以上 , 并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扩散 , 阻挡太阳辐射 , 产生“阳伞效应” , 导致气温下降 。 一般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主要在对流层内 , 经过大气环流的稀释和沉降 , 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基本消除 。 强度高的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则可以冲入平流层 , 与硫酸盐气溶胶一起长期削弱太阳光 , 带来令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无夏之年” 。
【【科创之声】汤加火山尚难喷出“无夏之年”】可见 , 火山喷发是否带来大降温和大减产 , 关键在于火山喷发强度和喷发物规模 。
那么 , 汤加火山喷发的强度和规模如何?会带来“无夏之年”吗?把它跟历史上的“无夏之年”火山喷发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
历史上 , “无夏之年”特指1816年 。 当年全球温度异常偏低 , 寒冷使大量农田歉收甚至绝收 , 饥荒造成欧洲超过20万人死亡 。 而这一灾难源于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喷发 , 强度为VEI7级 , 喷出的火山灰随着大气流动遍布全球 。
本次汤加火山喷发的强度等级目前尚未确定 , 初步估测VEI强度不低于5级 , 也有少数专家推测可能会达到VEI6级 。 其喷发物仅为坦博拉火山的百分之一左右 。 可以说 , 汤加火山喷发强度和规模都远小于两百多年前的坦博拉火山爆发 。 把汤加火山喷发跟“无夏之年”联系起来 , 过于耸人听闻了 。
另一个更接近的参照对象是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 强度为VEI6级 。 皮纳图博火山喷射了约2000万吨二氧化硫 , “阳伞效应”致使随后两年地球进入冷冬 。 此次汤加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硫量 , 目前卫星观测数据只有40万吨 , 仅相当于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量的2% 。 一般至少500万吨二氧化硫进入上层大气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
从目前观测数据看 , 汤加火山喷发不足以输送量级大到影响全球气候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硫进入平流层 , 对全球气候影响大大弱于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 更远不能与坦博拉火山喷发相比 。
汤加火山尚难喷出“无夏之年” 。 只要接下来不出现更大的火山喷发 , 2022年全球气候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 也不太可能因其导致盛传的“全球粮食减产” 。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疏忽大意 。 人类的文明史相对于地球的地质史来说非常短暂 。 在人类出现之前 , 地球上曾多次出现毁灭性火山喷发 , 火山灰遮天蔽日 , 让地球进入冰川纪元 , 使大量物种灭绝 。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 不能寄希望于未来永远不遭遇超级火山喷发 。 应对超级火山喷发这样的地质灾害 , 需要人类持续推动科技进步和全球合作 。 (佘惠敏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