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机器人热潮背后:工具的制造者,被他们的工具改造了

评论 | 机器人热潮背后:工具的制造者,被他们的工具改造了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社会几何速度(指数级)的变革 , 人类的「独特性」将倍受挑战 。
作者 | 维鹏
编辑 | 卫诗婕
有人调侃:人在退化 , 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而AI在进化 , 变得越来越像人 。
「机器换人」的热潮下 , 我们正不断审视自己与机器的差异性 , 在社会里焦虑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中 , 有许多问题的核心事关个人在未来的角色 。
机器越来越「聪明」的同时 ,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更重、更多了 。 技术背后的人和公司逐渐走向前台 , 他们是如何运行、设计算法的 , 将会更多地曝光在大众视野里——为了多数人的安全感 , 以及赢得信任 。
01
机器人已成为这个
时代变革的底层逻辑
机器人一词最初来自 1920 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创作的科幻戏剧《罗梭的万能机器人》 。 「Robot」本意是强制劳动、奴隶的意思 。
「奴隶」仅仅作为劳动力来使用 , 不被允许拥有意志与决策 。 但历经一个世纪的科技发展 , 尤其是数字智能时代的到来 , 机器人已逐渐从一个自动化的物理实体 , 进化成一个能有自我感知、自我意识的物理「生命体」——数据是它的血液 , 数据和人工智能赋予物理实体『生命』 。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一次演讲中的比喻 。 在今天 , 机器人并不需要长得像人 。 理论上 ,任何电器在 AI 的加持下都在升级成为机器人: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扫地机、智能音箱等都可以归为机器人 。
实际上 , 全民开启机器人协作的场景已经悄然而至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2021 年新增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就超过 10 万家 。 截至目前 ,我国有超过 32 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
AI 和机器人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 ,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顶层战略 。 大量的机器人谷、机器人产业园区 , 正在落地 。 2021 年 12 月 28 日 ,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等 15 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规划提出 , 到 2025 年 , 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 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 20% 。 一线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甚至房地产公司纷纷重金投资入局 。
埃森哲曾在《技术展望 2021》里总结道 , 未来每个领军企业必须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视为机器人公司 。
电动车品牌们已经声称自己是机器人公司 。
【评论 | 机器人热潮背后:工具的制造者,被他们的工具改造了】马斯克曾在多次强调 , 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我们是在造车 , 但其实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 特斯拉就像是轮子上的机器人 。 」同样 , 百度联合吉利推出新品牌集度 , 将在 2022 年推出首款概念车 , 定位汽车机器人 。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汽车 , 在技术上具有相似性——都由电池提供能源、由电机驱动 , 软件部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节点 , 电动车创业者都开始投身机器人行业 , 比如小鹏和特斯拉 。
技术逻辑相通的背后 , 更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 。 在傅盛看来:「机器人就是 以 AI 能力为核心 , 能感知用户、实现自然交流 , 并且以软件和服务来实现和云连接的设备 。 」
在车间、仓库、餐厅、农场、医院、火灾现场...... 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物品在到达我们之前 , 至少与机器人接触过一次 。 不知不觉 , 你已经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时时相伴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