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竞速,手机会是最先获益的行业吗?

“造芯”这件事 , 中国手机厂商是认真的 。
2021年 , 中国手机四大厂“华米OV”齐聚芯片自研赛道 。 其中 , 小米推出两款芯片 , 分别是3月发布的ISP芯片澎湃C1 , 12月发布的充电芯片澎湃P1;vivo公布第一颗自研ISP芯片V1;OPPO发布首颗自研影像专用NPU芯片;华为海思也推出新一代图像处理引擎越影ISP芯片 。
各厂商加速造芯 , 有自己的考量:外采芯片省钱、省心 , 但面临同质化问题 , 行业进入红海市场后 , 只有差异化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 且采购芯片受制于供货商 , 一旦出现缺芯 , 很可能意味着死亡 。
眼下 , “米OV”一致将发力点指向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 , 图像信号处理)芯片 , 并非最为核心的SoC(System on Chip , 系统级芯片) , 主要出于技术和资金考虑 。
不过 , 在造芯这条路上已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苹果、三星、华为分别通过自研的A系列芯片、Exynos系列芯片和麒麟芯片 , 成为高端市场的座上宾 。
可以说 , 无论是应对眼下焦灼的市场竞争 , 还是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未雨绸缪 , 芯片都已成为头部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 。 中国手机厂商渴望打造出自己的高通、联发科 , 那么 , 手机有机会成为最先实现芯片国产替代的行业吗?
国产芯片竞速,手机会是最先获益的行业吗?
文章图片

“造芯”应对市场竞争
虽然中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据着重要位置 , 但如何继续往下走 ,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近日 ,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 , 苹果iPhone 13系列开卖以来 , 连续6周在中国市场销量中排名第一 , 与中国厂商vivo、OPPO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 稳居龙头位置 。
对中国厂商来说 , 无论是豪言要对标苹果的小米 , 召回子品牌并梳理产品线的OPPO , 稳步发展的vivo , 还是以全新身份重出手机江湖的荣耀 , 都未在高端市场见成效 , 目前仍是苹果一家独大 。
国产芯片竞速,手机会是最先获益的行业吗?
文章图片

“价格在6000元以上的市场 , 短期谁的份额多一点、少一点不是关键 。 关键是谁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对抗最顶级的玩家的能力 , 这也是未来中国手机厂商的追求 。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国产手机厂商试图破局 , 以2021年推出的旗舰机为例 , vivo X70系列售价3699元起 , OPPO Find X3系列售价4499元起 , 荣耀Magic3系列售价4599元起 , 小米也推出起售价4999元的小米11 Pro 。
同时 , 各手机厂商纷纷拿出自己的必杀技——折叠屏 , 以推高产品售价 。 其中 , OPPO Find N、荣耀Magic V、华为P50 Pocket和小米MIX FOLD的发售价分别来到7699~8999元、9999~10999元、8988~10988元、9999~12999元 。
发展高端市场不是短期之功 , 芯片就是掣肘之一 。 长期以来 , 国产手机厂商受限于高通、联发科的芯片供应 , 必须按照外界芯片去调教手机新品 , 芯片产能不足 , 还会面临手机发布延期甚至缺货的问题 。
与之相对应 , 苹果A系列芯片、三星Exynos系列芯片以及华为麒麟芯片 , 已成为企业进击高端的王牌 。
面对这一现实 , 国产手机厂商纷纷以芯片自研应对 , 首选的就是ISP芯片 。 据报道 , 为组建自研芯片团队 , 不少手机厂商把招聘的面试地点安排在联发科、展锐等芯片公司的办公室旁边 。 此前 , 一家国产手机厂商为ISP芯片总监开出180万元的年薪 。
何时实现SoC芯片自研?
从小芯片入手 , 并不意味着手机厂商们放弃了对SoC芯片的研发 , 随着自研脚步加速 , 手机SoC或成为芯片国产替代的突破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