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神抬轿子 抬轿子的人有什么讲究


旧时富贵人家娶亲用花轿,而穷人家用不起轿子的,就用推车迎娶 。轿子或车内一般都要有一个压轿童或压车娃 。若是用轿子迎娶的话,轿子前面走着一个夹红毡的,他专管逢村过店时放一阵鞭炮 。轿子前面还要有:打旗的六人、打锣的二人、鼓乐一班(唢呐、笙、磬等四至六人)、打灯笼的二人、拿火把的三人、挑鸡的一人(用一对牛笼嘴,里面装一只公鸡、—束艾、两棵并根葱) 。到达新娘家时,亲家母要配上一只母鸡,把艾、葱留下,挑鸡的把一对鸡子挑回男方家中 。轿子到达女方家中,负责招待的人出来迎接他们进屋,向压轿童施礼,恭请下轿 。然后女方家设简单的酒菜欢迎他们这些迎客 。
【给神抬轿子 抬轿子的人有什么讲究】汉族民间新娘对娘家的依依不舍之离别情,大多以女儿不愿梳妆上轿表现出来 。女方家不会让迎亲队伍轻易进入家门 。迎亲队伍到女家门外,女方大门紧闭,要为难男家 。于是迎亲的人和新郎上前敲门,口称“吉时已到,请新娘上轿”之类的话 。女方家人则隔着门缝,要男方吹鼓手吹奏一些曲牌,并向院中扔一些糖果之类食品,然后大门吱吱嘎嘎地打开,一阵铜钱雨和一小包茶叶骤然飞出,这叫“撒满天星” 。在广东农村,新娘上轿前进行“安凤”礼 。按俗请了一位“正装梳妆大马”,一位“代步梳妆大马”,负责替新娘梳凤髻,戴凤冠 。但新娘总是不肯服服帖帖地让她们梳妆,躲在闺房不肯出门,以示舍不得离家 。闺房中有一帮姐妹护卫着她,他们把房中所有照明的东西都藏起来,待“梳妆大马”一走进闺房,灯火马上吹熄,“梳妆大马”与姐妹们展开抢夺新娘之争,黑暗中你争我夺,你拉我拖十分激烈,但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梳妆大马”的,新娘哭着被拖出闺房 。“安凤”完毕,新娘由“梳妆大马”和大妗姐搀扶着拜别祖先,对着大门拜天、拜地,向父母众亲拜别后才上轿 。众姐妹簇拥着花轿送新娘上路,没走多远轿又停下了,姐妹们给新娘奉上清茶一杯,进行最后话别,俗称“谢轿” 。
在民间社会,轿子的出发有一定的规矩,民众历来极为重视,轿子(现在则是车辆)的朝向,行进的路线都要按照规矩 。轿子回去的时候所走的路线不能和来的时候重复,而要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走,即来时走右边,回去时走左边,重复的话就会生男不生女或生女不生男 。花轿一出发,就意味着婚礼的正式开始 。

给神抬轿子 抬轿子的人有什么讲究

文章插图
用花轿抬新妇形式五花八门,各具奇趣 。
浙江缙云一带准备上轿的新娘,衣服的前襟里准备了许多铜钱 。当新娘出轿时小铜钱如天女散花似的撒落地下,一群小孩欢呼嬉笑着又捡又抢,俗称“鲤鱼撒子”,形象地表达了新娘进夫家可如鲤鱼般地生子育女的愿望 。位于湖北西部的神农架地区,新娘在上轿前要由舅舅把她抱放在量谷的斗上,站在斗梁上面,新娘手持一把筷子唰地一声撒落在娘家堂屋地上,才挥泪上轿 。“撒筷子”意寓娘家盼望她快快生子 。广东饶平一带新娘上桥前须用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泡水林浴 。浴毕坐在浴盆中吃下两个煮热的鸡蛋,似祈求女儿多生多育 。
浙江武义一带新娘上轿后,由长喇叭和号筒打头阵,吹奏之声一声似哭,一声似笑,甚是逗人 。两盏长圆形各标有男家大姓和祠堂名的堂灯紧跟后面,灯后两面红旗飘飘扬扬,由大锣大鼓,唢呐等乐器组成的喜乐队吹奏着喜乐,两个人各背着一枝连叶带根的“子孙竹”,上面还挂着盏小红灯,尾随乐队,花轿吱悠吱悠地跟在子孙竹后面,别有一种气派风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