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村淘宝的发展状况如何( 三 )


4、政府行政部门之间各自为战
这次我们几乎跑遍了县里的各行政单位:农工部、农业局、旅发委、商务局、科技局、工信委、发改委、人社局、电信、邮政,虽然县里已经下达指示,让他们积极配合“互联网+行动办”的工作,并上报自己的行动计划方案,可我们的感觉却是这些部门根本没有拧成一股绳,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
比如就拿电商人才培训来讲,农业局、科技局、商务局、人社局都在做,自己做自己的,相互之间没有沟通配合 。人社局的领导告诉我们,他们本来打算借助科技局的师资资源,想一起做,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已经搞过了”,各个部门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做,而不是以追求效果为目的,自己做自己的,完成任务了事 。
从他们上交给“互联网+行动办”的计划方案,也可以看出来纯粹是为了应付 。某部门领导向我们道出了实情:“互联网+行动办”到现在还是一个临时部门,人员都是从下面抽调上来的,办公设备都是靠各兄弟部门接济解决的,其他门部门凭什么接受他们领导?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组织架构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个县的问题是为了这项工作新设立了一个部门,但这个临时成立的部门又没有资金和实权 。而有些县是交由原有的某个部门来主导,比如交给商务局或者旅游局、农业局,其他部门协同配合 。至于哪种组织方式更好,我们不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调动各部门统一配合,必须由县里的一把手亲自来抓,而不能仅仅是名义上挂个名 。
据我们了解,这不单单是这一个县的问题,好多县域在农村电商的过程中都碰到过,解决的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解决不好就是“四分五裂” 。
5、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要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是需要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的,比如县、乡、村的三级物流体系,目前大部分的快递只到乡镇一级根本到不了村;再比如农作物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农产品要上线销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透明的问题,一品一码,每一个农产品从种到手再到运输过程所有的信息都要明确无误的告知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顾虑 。国外进口过来的农产品都已经实现了全程溯源,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
众所周知,玩农业是需要重资产投入的,农村电商绝不仅仅是开个网店卖个菜那么简单,需要上中下游的联动和整体改造,从地里的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过程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尤其是基础设施 。
就我们调研的这个县来说,不要说别的,连个像样的物流园都没有,冷链物流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到村的最后一公里物流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农村不像城市,由于订单分散、频率低,所以导致成本高,大部分物流企业都不愿到乡村发展 。
此外,还有农村的互联网覆盖率以及带宽问题,现在大部分乡村还停留在“10兆”时代,用这种网速来发展电商,结果可想而知 。
在政策以及市场的鼓动下,当前的农村电商发展有些急功近利和盲目跟风:一是,有些地方的资源条件根本就不具备,但为了抢占先机拿到国家的扶持资金纷纷铤而走险,结果是白白浪费了国家资源,还误导了当地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引导方向上也存在着严重误区,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往往与国家提出的“双创”相结合,鼓励创业成为它的主流导向,殊不知农民创业成功的几率有多低,与创业相比,农民更需要的是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