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速滑馆来说 , 团队从设计建设阶段开始测算速滑馆在赛事全过程中可能节省的排碳量 。 余碧莹介绍 , 速滑馆采用了BIM数字化建造技术 , 放弃了冗余设计 , 用钢量节约了2800吨左右;此外 , 速滑馆采用的索网屋面可较传统建筑节约75%的钢铁 。
节省材料和碳有什么关系?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铁矿石和焦炭在高温环境中 ,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 , 铁去碳生成钢 , 也就是在钢铁的生产、制造、运输、加工整个过程中均会产生二氧化碳 。 因此 , 算出节省的材料就能算出减排数据 。 不仅如此 ,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过程中也有减排高科技 , 余碧莹介绍 , “水立方”的智慧之处在于设计了比较简易的、可快速实现水冰转换的方案 , 泳池并没有被填平 , 而是在泳池内搭建可转化的钢架结构 , 再在上面铺设冰面 , 节省了大量混凝土等建材 。
评估30多项低碳技术 , 总减排量达95万吨左右
碳减排覆盖了整个冬奥办赛的过程和细节 。 比如 , 办赛用什么交通设备、运营中用多少能源等 , 其中 , 电力是大头之一 。 值得一提的是 , 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百分之百“绿电” , 即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 余碧莹介绍 , 如此 , 一度电可以节省600至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 可在冬奥会后准确测算出用电的减排量 。
“经过了我们前期的测算 , 如今在建设时期 , 速滑馆的减排贡献达9.2万吨二氧化碳 , 这相当于大约800-900万棵树平均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 或者相当于5万辆车少开1年减少的二氧化碳量 , 水立方则累计节省6万吨二氧化碳 。 ”余碧莹笑着说 , 其团队目前评估了北京冬奥实施的30多项先进低碳技术和措施 , 总减排量达到95万吨左右 。 这些监测和追踪 , 让所有人能够清楚看到减少碳排放的意义 , 也让中国在绿色办奥中所作的努力被世界看到并信服 。
把新的冬奥行动相比于传统方案能带来的减排贡献一项项测算出来 , 让过程清晰化透明化 , 一路走来 , 余碧莹用“马不停蹄”来形容 。 她介绍 , 在接到任务至今 , 大家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 , 可以说是加班加点地在干 , “讨论会开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 , 经常很多小伙伴工作结束后就直接睡在办公室 , 醒来继续攻关 。 ”
此外 , 为测算碳减排和碳排放数据 , 必须要细致了解场馆建设、运营过程中各项技术和措施的专业知识 , 比如说测算团队要学习什么是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 和传统氟利昂制冰技术有什么区别 , 哪里减碳哪里排碳 , 如今 , 团队里很多科学家都成了制冰专家 。 “我们几十号人做这件事 , 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国际舆论风险 , 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 。 加班加点地学习 , 终于开发了冬奥碳测平台 , 实属不易 。 ”余碧莹感叹道 。
“冬奥赛时我们将继续测算控谋 , 最终提出最佳的碳中和方案 , 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 ”余碧莹及其团队充满信心 。
“零碳小屋”迈出赛场绿色建筑的第一步
为了更好地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 , 项目团队还打造了一个“零碳小屋” , 主要用于国家速滑馆的票务和应急服务 。 如今 , 在国家速滑馆的西侧 , 这个三十多平米的临建小屋已经投入使用 。 余碧莹介绍 , 场馆里需要很多临时建筑来提供一些辅助功能 , 比如用于饮料售卖、票务咨询等 。 于是 , 团队就提出在速滑馆建设一个“零碳”的临时建筑 。
文章图片
“零碳小屋”已经投入使用。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