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测碳团队:开发冬奥碳测平台,用数据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努力

调试设备、测算数据、检查电池……1月18日下午 , 国家速滑馆内 , 一个7米见长的大屏幕下 , 来自多所高校的科学家忙得不可开交 。 三四个小时的忙碌后 , 大屏被点亮 , 速滑馆的碳排放量和减排贡献呈现在屏幕上 。 随后 , 专家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水立方继续调试 , 成功实现用水、用电、用热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系列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可视化显示 。
北理工测碳团队:开发冬奥碳测平台,用数据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努力
文章图片

图为国家速滑馆的测碳情况 。 受访者供图
【北理工测碳团队:开发冬奥碳测平台,用数据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努力】要实现“低碳”办赛的重要承诺 , 离不开科技助力 , 其中就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低碳冬奥监测与碳中和调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 。
该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一鸣牵头 , 联合国家速滑馆、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及单位的专家 , 面向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和冬奥会绿色办赛的需求 , 研究并开发低碳冬奥监测与碳中和调控关键技术 , 实现冬奥会碳排放数据多元采集融合与全景式管控交互 , 评估冬奥会对京津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联动促进效应 , 最终提出冬奥会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方案 。
北理工测碳团队:开发冬奥碳测平台,用数据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努力
文章图片

图片展示了北京冬奥全部低碳行动的减排贡献 。受访者供图
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碧莹教授及其团队负责“冬奥赛事全景式碳排放智能管控与交互技术及示范”这一课题 。 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 , 在项目负责人魏一鸣教授的带领下 , 团队开发的“测算控谋”技术体系 , 将大型赛事的碳排放相关数据监测、核算、评估和管控功能集成于一体;研制冬奥碳测器 , 为北京冬奥会的智能化低碳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及碳中和调控方案 , 使得北京冬奥会碳减排贡献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 。
北理工测碳团队:开发冬奥碳测平台,用数据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努力
文章图片

图为余碧莹团队的学生在讲解大屏幕上的测碳情况 。图/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摄
“我们国家在‘零碳’方面做的努力 , 要让世界看见 , 这些数据就是证据 。 ”余碧莹语气坚定 。
用科学手段给冬奥的二氧化碳“算笔账”
中国在办冬奥会的过程中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最后如何通过调控方案实现碳中和?余碧莹介绍 , 在申办冬奥会时 , 中国就提出了“绿色”办奥、实现冬奥会碳中和的目标 , 为了这项承诺 , 她和项目团队持续攻关 , 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冬奥会的二氧化碳“算笔账” 。 目前 , 已建立了实时分析和反馈赛事相关碳排放特征的全景式碳排放智能管控与碳普惠云平台——冬奥碳测 , 形成了北京冬奥会低碳技术方案库 , 并科学量化各项低碳技术与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效 。
听起来是否有点云山雾绕?余碧莹逐一揭秘了幕后细节 。 “碳中和”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没有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 即使排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要被吸收掉 , 这就是“零碳”目标 。 “核算碳排放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 , ‘碳’看不见、摸不着 , 需要用客观、科学的设备和手段告诉大家 , 今天哪些活动产生了二氧化碳 , 产生了多少 。 ”
余碧莹介绍 , 二氧化碳的产生与人、设备、运营和物资消耗情况都有关系 , 团队首先需要对与冬奥会相关的人、机器、物品以及环境进行监测 , 以采集的数据为基础 , 进一步全面核算出中国办冬奥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才能为后期“碳中和”提供准确的调控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