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推出国产电力专用芯片“伏羲 ”

随着电网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 芯片对于电网的影响不断加深 , 构成电网的基础业务单元从设备级逐步下探至元件级 , 芯片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技术发展重任 。
电网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单元——电力专用芯片
为应对电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下的精准测控控制需求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于国产自主CPU内核和封测技术 , 集中公司科研力量重点攻关 , 历经5年研制、多场景验证 , 研发了国内首款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国产内核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 。
“伏羲”芯片采用C-sky国产指令集 , 玄铁系列国产内核作为计算核心 , 保障了芯片核心知识产权自主可控;首创了满足电力工控应用需求的电气参量计算、电力网络通信、数据并行处理、网络安全防护等专用硬件算法IP , 有效实现电网数字化转型对电力装备基础算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需求的支撑 。 在通用计算能力以及融合业务的实时计算等方面 , “伏羲”性能优势突出、功耗小 。
【南方电网推出国产电力专用芯片“伏羲 ”】自主研发推进芯片国产化
2013年 , “伏羲”团队研发出高集成、小型化、动作快、高可靠的控制保护装置“芯片化保护” 。 比起传统装置 , 这种新装置体积缩小至2% , 功耗降低85% , 动作速率提升20% , 整体防护等级达IP67 , 运行环境温度拓宽至-40—85°C 。
在此基础上 , 团队启动第二阶段攻关 , 进行国产电力专用芯片的研究设计工作 , 旨在开启电力工控装备核心元器件的新篇章 。
“伏羲”芯片不仅是一颗国产芯片 , 亦是电力工控装备数字化芯片;不仅承载着电网关键设备核心器件国产化的使命 , 更承担着支撑电网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重任 , 助力电网关键设备核心器件向自主专用发展 。
支撑数字电网建设
“伏羲”芯片自2019年底在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以来 , 已先后在变电、配电、新能源、边缘计算等领域的近30类装置成功应用 , 获得行业专家学者、各主流厂商的认可 。 未来 , 南方电网将秉承“成功一个试点一个 , 试点一个推广一片”的工作思路 , 逐步提高电网多领域场景新增设备的自主芯片覆盖率 , 实现国产工业控制芯片规模化应用 , 防范化解电网安全运行重大风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