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本科,未来之路怎么走( 二 )


进行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
不过 , 需要的注意的是 , 对于职教本科而言 , 纳入学士学位体系只是开始 。 潘海生强调 , 为了适应新体系 , 职教本科需要从招生、培养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高标准的统筹规划 。
“在招生制度方面 , 需要加快建立符合职教本科教育规律、与普通高考等值互认的‘职教高考’制度 ,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 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 建立以中职学生为主 , 吸收普通教育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开放性职教高考招生模式 。 ”潘海生说 。
朱文辉则表示 , 和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相比 , 职教本科多了对理论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 和普通本科相比 , 纳入学位体系后的职业教育多了对实践性和技能性的要求 。 “这就意味着 ,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更加广博的知识体系 , 能够对一些技术难题给出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 也要强调学生掌握坚实的操作性技术 , 在一些技术难题上给出解决方案 。 ”
潘海生补充道 , 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 , 应注重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 完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建设 , 强化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 ,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 培养具有审辨式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
“评价机制也很重要 。 ”朱文辉指出 , 职教本科不能依循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 , 也不能效仿普通本科的评价标准 , 要紧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 建立遵循职教本科规律的新的评价标准 。 评价标准要能够体现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技术问题能力的要求 。
对此潘海生建议 ,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质量外部评价体系 , 积极探索职教本科专业认证模式 , 发挥院校自身积极性 , 探索建立职业本科教学诊断体系 , 逐步建立自我监督评价和外部评价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质量评价体系 。
避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
职业本科纳入学位体系之后 , 还要注意哪些问题与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注意避免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与普通本科趋同 , 职业教育失去自身的办学定位特色 。 薛新龙提醒 , “这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制定本单位的学位授予程序和授予标准时 , 应该突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 注重完善应用技能素养考核条件和课程体系 , 建立职业教育学士学位管理和质量保障相关规章制度 , 避免照搬照抄普通本科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 ”
“职教本科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层次要求随之上移 , 所涉及领域的复合性和集成度都大大提高 。 相应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发展等也要有变化 。 ”朱文辉说:“总体而言 , 要避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可能面临脱节的问题 , 避免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淡化的问题 。 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紧密衔接 , 把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与科学技术真正融合 ,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
“职教本科 , 关键在于获得社会认可 , 根本在于办学质量 , 取决于标准体系的建立、内涵的提升和保障体系的完善 。 ”潘海生指出 , 应建立职教本科标准体系 , 遵循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 抓紧制定职业本科教育的实习实训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各项标准 , 构建适合国情、结构合理的职业本科教育标准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