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 将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等新领域布局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严曦梦 采访人员 宋薇萍)1月25日下午 , 2022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推进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 。 大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 ,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上海赛博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研究院承办 。

文章图片
图1/1
会上 ,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上海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 据介绍 , 《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一是紧扣新要求 , 更好落实国家战略任务 。 二是紧盯新趋势 , 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 。 围绕经济、生活、治理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 , 加快100+安全场景开放 , 切实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重要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等保护能力 , 构建与国际数字之都相匹配的大安全格局 。 三是紧抓新赛道 ,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 发展“安全即服务”新模式、新业务 , 力争到2023年 , 全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50亿元 , 实现翻番;打造2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 引育10+网络安全龙头企业 , 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 。
为此 , 《行动计划》聚焦“产业+供给”、“行业+应用”、“生态+政策”三项重点工作 , 具体推动实施17项任务 。
一是聚焦“产业+供给” 。 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生物识别安全、新兴通讯等新领域 , 可信计算、零信任安全、联邦学习等新架构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 , 以及密码、信创等方面 ,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 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 倡导“安全即服务”理念 , 发展“大带小的组团服务”新模式 , 完善专业化增值、一体化运营、高端化定制等新产品服务 。 强化产业空间载体建设 , 全力支持普陀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松江打造国家密码科技创新基地;依托临港新片区、静安市北、嘉定、青浦、浦东唐镇等 , 围绕跨境数据流通、大数据、车联网、ICT供应链、金融科技等 , 打造一批网络安全特色产业集群 。
二是聚焦“行业+应用” 。 围绕更好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需求 , 打造一批标杆应用 。 比如工业互联网安全 , 落实工信部关于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的管理制度 , 深化态势感知、仿真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助力企业“安全用平台” 。 数字新基建安全 , 建立数字新基建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机制 , 推进重点领域信创应用 , 加强5G、物联网、北斗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建设与防范处置 。 人工智能安全 , 针对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终端 , 以及生物识别、智能算法、算力等关键要素 , 强化漏洞挖掘、安全测试、威胁处置等评估 , 推动产品安全分级管理 , 引导企业加强安全合规 。 数据应用安全 , 建设公共数据安全运营机制 , 强化企业数据安全评估 , 深化个人信息保护 , 推进跨境数据流通安全、数据交易安全等 。
三是聚焦“生态+政策” 。 强化组织领导 ,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 , 建立相关部门、区、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 , 形成各方推进合力 。 加强政策引导 , 优化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 , 引导公共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不低于10% , 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 创新监管方式 , 实施网络安全企业“正面清单”制度 , 优先开展产品检测与资质认证 , 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推动网络安全测评模块化和结果互认机制 , 避免重复认证、重复检测 。 促进产融结合 , 培育面向网络安全领域的商业保险 , 形成覆盖“事前预防、事中防护、事后补偿”全周期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保障模式 , 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 助力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 。 建设人才体系 , 支持高层次的网络安全领军人才、优秀团队等落沪 , 鼓励高校开设网络安全通识课程 , 推动标准制定和互认 , 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