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感染新冠病毒,自我隔离四天好转,同济医院周医生是怎么做到的?( 二 )
我立刻取消了他的出院医嘱 , 安排他再次做肺部CT检查 。 幸好没有发现明确的病毒性肺炎的证据 。 而他自己也强行要求出院 , 在将相关情况上报领导以及通报兄弟科室以后 , 我们让他离开了医院 。 叮嘱他千万要隔离 , 防止出现家人感染 。
我也回过头来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和他的接触史 。 有两个地方我有很大的暴露风险:
一个是18号术前谈话的时候 , 我虽然戴着口罩 , 但是和他没有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 , 有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谈话;
第二是在手术成功之后 , 我曾摘下口罩和他握手致意过 , 而且交谈过几句话 。
很可能就是这两次亲密接触 , 埋下了疑似感染的祸根 。
因为我的疏忽 , 让我的同事们都暴露在了被感染的风险之中 , 我感到深深自责 。 事后我立即通知科室同事自行监测体温 , 加强防护 。 所幸的是 , 到目前为止 , 除了我之外 , 没有出现第二例疑似感染者 。
1月21日 , 起病第一天
1月20号是我的24小时内科二线班 , 晚上睡在办公室沙发上 , 整晚都没休息好 。 上午处理完病人 , 午饭后就开始感觉有点眩晕 , 乏力 。 到四五点钟的时候 , 乏力感越来越重 , 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
这个时候我竟然还没有怀疑到自己开始发热了 , 想着应该是下夜班疲劳的原因 , 回家洗个热水澡 , 睡一觉可能就好了 。
有句话说的真在理 , 医者难自医 。 就是说我们做医生的 , 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的蛛丝马迹往往很敏感 , 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症特别麻痹大意 。
事实也是如此 , 开车走在二环线上 , 这种眩晕感越来越强 , 好几次差点把车撞上了护栏 , 好不容易才把车开回了家 。
这个时候我还没确定自己是否被感染了 , 但是已经有了不详的预兆 , 怀疑自己可能过了潜伏期 , 开始出现症状了 。 我又加了一层口罩进了家门 , 直接去卧室洗了个热水澡 。 叮嘱父母 , 不要碰我换下来的衣物 。
这一点很重要!从医院环境回家之后 , 外层的衣物上都可能沾有致病病毒 , 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重要渠道 。
我洗完以后 , 换上干净家居服 , 戴着口罩爬上了床 。 家里没有体温计 , 我让妈妈下楼去药店给我买一支体温计 。
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出现了恶心、腹泻 , 强烈的眩晕感一阵接一阵涌上来 , 接着出现寒战 。 胸口和腹部捂着两个热水袋还止不住地颤抖 。 一会儿量体温 , 显示已经烧到了38.9℃ 。
冠状病毒感染了?!
发热、乏力、腹泻加上与高度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 没有流涕、鼻塞等卡他(卡他:临床术语 , 指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症状 , 临床可高度疑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要说不怕 , 那是吹牛的 。 不过在经过最初的恐惧之后 , 我很快冷静下来 , 立刻开始自救 。
首先 , 要有诊断客观依据 。 我立刻赶到医院急诊内科做了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ET)等检查 。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 我全副武装戴了双层口罩 , 裹得严严实实 , 一个人从家步行到同济医院急诊科 。 平时10分钟的路程 , 走了近半小时 。
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 , 中性粒细胞偏高 , 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 。
我看完心里咯噔一下 , 这是病毒感染的典型血象 。
为了确认 , 我立刻打电话询问了我院呼吸科的教授 , 综合了我的病史、症状和密切接触史 , 她说从临床上来讲 , 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但是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的症状 , 不用紧张 , 先居家隔离治疗 , 多喝水 , 多休息 , 加强营养 , 同时服用抗病毒药 , 观察两天 , 没有加重的话 , 继续治疗1周 。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气促或呼吸困难 , 再来住院治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