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本文首发时间:2019年11月21日】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而其中的龙母文化,更是西江文化的内核、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对西江流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据说在西江流域有300多座龙文化庙宇,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其中一座独特的庙宇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白沙龙母庙在肇庆,除了我们都熟知的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外,还有岭南唯一一座由皇帝赐封的龙母行宫——白沙龙母庙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龟顶山东侧,南临西江,位于著名的古端州八景“白沙夜月”和“龟顶松荫”之间,白沙龙母庙可谓是坐拥西江之浩瀚,历数百载之沧桑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白沙龙母庙为肇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后历代有修葺,是岭南规模最大且唯一得到皇帝敕封的龙母行宫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传说&历史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相传,赖布衣看中了德庆悦城龙母祖庙的风水宝地,想据为已有,于是向已经位列仙班的龙母娘娘索要,于是龙母与五龙子在肇庆白沙滩智斗赖布衣 。为纪念龙母取得了胜利,肇庆人们就在白沙兴建了这座白沙龙母庙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清光绪六年(1880年),一场特大洪水袭击端州(今广东肇庆),西江水位持续上涨,端州城区危在旦夕 。刚刚上任的肇庆知府绍荣以身率众,抗洪抢险 。他带领端州百姓在白沙龙母庙虔诚叩拜龙母娘娘;并将头上插着红布、绿树叶、金纸等,及黑山羊、小白猪等三牲贡品丢进西江河中,以求庇佑 。洪水终于止住,端州城安然无恙 。事后,肇庆知府绍荣“闻龙母神累昭灵庇,恳请襄封”,上书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曾国荃,请求曾国荃上奏朝廷加封龙母娘娘 。
清光绪八年(1882年),光绪皇帝用朱笔圈出“广荫”为龙母娘娘封号,并御赐肇庆市白沙龙母庙“广荫牌坊”圣旨,寓意龙母“广荫苍生,福泽万民” 。同年,肇庆知府绍荣奉旨按照“九五至尊”的格局,在庙里斥巨资建造了广荫牌坊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 白沙龙母庙导览图
白沙龙母庙原以龙母殿为中心,前置广荫牌坊,后设后殿,东为龙母亭,西为戏台 。但据资料,庙于民国时期起衰败,后被占用、拆改,原有山门、大殿、配殿、庙社、客厅、廊道已荡然无存,仅存广荫牌坊、龙母亭以及残缺的龙母后殿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德庆县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1984年肇庆市政府公布白沙龙母庙是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应群众要求,于2002年至2005年修复龙母庙,重建大殿、配殿、戏台等建筑;而历史建筑仅存广荫牌坊及改建修复的后殿 。这次修复,是据文物法“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要求,按岭南古建筑风格特点,采用传统石雕、木雕、砖雕、灰塑的民间工艺进行修复的,成为广东省文物修复的成功典范,得到省市专家的一致好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