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眼和沙眼 什么是砂眼?


摘要:着重论述了砂眼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简要介绍了铸造缺陷的工序联系,对砂眼夹渣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展开,并例举了三种产品砂眼缺陷的对策 。关键词:砂眼 对策 热负荷 构造
前言
在铸造生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带有砂眼的铸件,或在表面,或在内部,情况轻的,一般可以不处理或者修磨、焊补处理,严重的会导致报废 。砂眼,往往与其他缺陷 一起出现,或者说,砂眼经常是其他缺陷的直观现象,例如,有冲砂、掉砂、鼠尾、夹砂结疤、涂料结疤 等 。
1.砂眼的定义及鉴别
内部或表面包裹砂粒或砂块的孔洞,称为砂眼 。根据砂眼出现的位置,可分为表面砂眼和内部砂眼 。对于铸件表面的砂眼,用肉眼外观检查即可识别;对于铸件内部的砂眼,要用超声或者射线探伤进行检验 。
通常,砂眼与夹渣的外观有相似之处,有时候容易混淆 。要区分两者的区别,就要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各因素来判断,有时候要通过气刨、加工或者剖分来确定 。消除砂眼和夹渣缺陷,要综合考虑、对策 。
2.原因分析
砂眼缺陷与工艺、模型、混砂、芯子造型、造型、下芯组合、浇注等工序有关,其中与工艺设计、下芯组合和浇注关系较大 。在考虑解决砂眼缺陷的时候,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综合分析 。
具体的原因分析:
(1) 由于砂型或砂芯膨胀,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及浇注操作不当,造成砂型(芯)开裂,型(芯)砂脱落,产生冲砂、掉砂、鼠尾和夹砂结疤,脱落的型芯砂在铸件内形成砂眼 。
(2) 模型设计不良,造型、制芯后,局部存在尖砂 。
(3) 造型、制芯混砂配比、用砂不合理 。
(4) 由于造型、下芯、合型操作不当,发生塌型、挤箱、掉砂、压坏砂型或砂芯 。
(5) 合箱前,型腔内的浮砂在合型前未吹扫干净 。
(6) 合型后由浇注系统或冒口掉入砂粒或砂块 。
(7) 涂料不良,或砂型、涂料不干,浇注时涂层脱落,在造成涂料结疤的同时,形成涂料夹层 。
3.砂眼夹渣原因展开
针对砂眼,从热负荷和钢水冲刷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
其中针对砂眼发生量与浇注时间的关系,日本KCX公司技术文件中有所涉及 。
如果浇注时间短的话,因铸型的冲砂增加砂眼的发生量,如果浇注时间长的话,由于热影响,砂眼的发生量也会增加 。为了降低砂眼的发生量,在最佳浇注时间内调节浇道流速是非常重要的 。
对于不同尺寸、不同结构、不同重量的产品,需要量身制定合适的浇注时间 。
4. 防止发生砂眼、夹渣对策
根据砂眼来源分析,制定以下对策:
(1) 低温浇注;
(2) 浇道部分使用滤渣片;
(3) 设定最佳浇道流速、浇道比;
(4) 节制内浇口流速;
(5) 浇道断面变圆;
(6) 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内浇口角度;
(7) 优化浇冒口方案;
(8) 使用壳型砂芯;
(9) 清理熔炼炉内炉渣;
(10) 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
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
(1) 浇口杯、直浇道应清洁,不应有砂粒等杂物 。
(2) 起模后,涂刷涂料前,冷铁表面粘附的砂子需要清除,型腔内的浮砂要清吹干净 。
(3) 保证砂芯完整性,防止因芯盒接合面存在缝隙导致砂芯尺寸不合格 。
(4) 下芯前,将型腔内堆积的多余的涂料清除,并清吹干净 。
(5) 合箱前,对型腔内进行全面清吹,不留死角;直浇道、出气棒,要保持通畅,不留浮砂 。
(6) 砂箱转移时,避免碰撞,防止涂料、砂子掉落 。
(7) 浇注前,将浇口杯盖住,防止外来物掉入通过浇口杯进入型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