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青虾高密度养殖技术都有哪些?( 二 )


青虾养殖喂养技术有哪些?
饲料质量 。青虾养殖过程中,对投喂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且以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为佳,尤其夏秋季养殖更为重要 。颗粒饲料粗蛋白32~40%,饲料加工工艺稳定,熟化、粒型均匀、粉状少,尽量使用一种全价颗粒饲料,不得频繁改变 。投喂饲料粒型分别为:第一阶段虾苗体长2.5厘米以内,投喂粉状或微颗粒饲料;第二阶段虾苗体长2.5~4.0厘米,投喂小颗粒幼虾料;第三阶段,虾苗体长4.0厘米以上,投喂成虾料 。
投喂方法 。青虾饲料以均匀投喂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2.5米浅滩处为主,青虾生长旺季,日投1~2次,每天上午8~9点投喂一次,下午5~7点投喂一次,且上下午投喂量占日投量的1/3和2/3 。青虾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月份水温、天气、水质、青虾摄食活动情况适度增减,通常以投饲后4小时内吃完为宜(需每天清晨在投喂区域检查饲料剩余情况),养殖前期日投饲量通常控制在池虾总重量6~10%,养殖中后期日投饲量通常控制在池虾总重量的4~7% 。
水质调节 。青虾养殖过程中,冬春季养虾,水温不高,不易出现水质恶化,但要注意肥水,控制好透明度,防止生长青苔;夏秋季养殖,正遇高温季节,前期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7.0~8.5 。养殖中后期,由于虾排泄物、残饵积累,水中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硫化物等超标,影响虾类正常生长,及时更换新水及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 。早期保持水深0.5~0.7米,中期0.7~1.0米,后期1.0~1.2米 。
肥度调节 。青虾养殖全过程池水透明度应符合上述要求,视水质肥瘦情况,适时加施追肥或加注新水 。如池水透明度大,可追施腐熟有机肥,如水色太浓,可适当注入新水 。每次追肥量视水质情况,一般为每亩施30~50千克 。
底质调控 。适量投饵可有效减少剩余残饵、粪便的沉淀,根据虾池水质变化具情况,每隔10~15天施EM菌、枯草芽胞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一次,或使用底质改良剂(放过氧化钙、沸石)一次,或每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5~10千克/亩,化成浆液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起到增加水中钙质、改善池水、调节pH的作用 。
青虾养殖日常管理
巡塘、记录 。每天清晨及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变化、虾活动情况、蜕壳数量、摄食情况;检查塘基有无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每天做好塘口记录,主要包括:天气、气温、水温、水质、投饲、用药和青虾摄食等情况 。
增氧 。每天注意池塘溶氧状况,巡塘时最好用测氧仪检测底层溶氧,适时开增氧机,防止虾浮头,泛塘 。根据天气、水色和青虾活动情况,进行浮头预测(特别是夏秋季节傍晚下雷阵雨,容易发生严重浮头),及时采取加水或开动增氧机等措施,提高池水溶氧 。主养青虾塘口,一般每亩水面要配置0.5千瓦以上的增氧设备;在夏秋高温季节,每天后半夜至天亮要开机;晴天下午2~3时开机1次,每次1~2小时;天气闷热或雷雨天,容易发生严重缺氧,须随时开启增氧机或冲水增氧 。
定期检查 。定期抽样检查是观察青虾生长,调整投饲量,加注新水和药物使用重要依据,一般每10~15天用虾笼取样(数量≥30尾),检查虾摄食、生长和青虾体表有无病灶等情况 。
【现在青虾高密度养殖技术都有哪些?】常见青虾病害防治 。青虾抗病能力强,通常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发病期为9~10月 。常见的虾病主要有固着类纤毛虫病、烂鳃病和红体病,预防为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