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吴志
近日 , 沐瞳科技旗下游戏《无尽对决》的NFT(非同质化代币)以盲盒形式在海外发售 , 上架仅仅2分钟后 , 这些盲盒便被抢购一空 。 而在1月1日 , 周杰伦主理的某潮牌宣布发售“幻想熊”NFT产品 , 不到1小时便告售罄 。
2021年以来 , 多家知名企业、多位明星参与到NFT热潮中 , NFT持续升温 。 但另一方面 , 不少人对NFT依然知之甚少 , 而在了解NFT的人群中 , 也有人认为 , NFT是元宇宙热潮下的一场炒作 。
这种矛盾的局面 , 可能是NFT在未来发展应用中需要面对的现实 。
NFT行情火热
NFT即非同质化代币 , 非同质化意味着NFT有着独特且唯一、不能分割、彼此之间不能自由交换等特点 。
“有形的东西 , 与区块链技术绑定制作成NFT , 由于NFT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溯源性 , 意味着每一个NFT背后的属性和编码是不一样的 。 ”从事NFT研究及投资的千马如此解释NFT 。
目前 , 最常见的NFT产品即各类“数字藏品” 。 2021年以来 , 一些明星、大V、知名企业先后入局 , 发行NFT产品 , 或参与NFT买卖 。 在一些平台 , 部分NFT产品发售后即被抢购一空 , 价格也随之大涨 。
千马告诉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 NFT的概念雏形始于2017年的以太加密猫 , 当时该产品便在数字货币圈小火了一阵 , 但随后便消失在大众视野 。
“2021年NFT又突然爆火 ,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疫情之下 , 很多民众对社交媒体网络的关注度上升 , 再加上业内不少NFT产品卖出天价 , 增加了其影响力 。 此外 , 一些知名艺术家、明星参与到NFT中 , 给NFT带来了社会影响力 。 ”千马表示 。
广东省青联委员、中宜教育及格兰堂科技CEO戴斌也认为 , NFT火热的第一个原因是名人效应 , 全球有不少体育、娱乐及企业界名人通过高价买入某一款NFT , 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热度 。
“第二是主力资金的轮动效应 , 过去主力资金炒作比特币等传统数字资产 , 经历多轮牛市和熊市后 , 市场已经有一定的审美疲劳 , NFT过去并没有被深入炒作过 , 炒作的空间和预期都非常大 , 所以很多主力资金就加入进来 , 推波助澜 , 让NFT的行情屡创新高 。 ”戴斌认为 , 名人效应带来了新的客户群体 , 主力资金的轮动效应带来了巨量的增量资金 , 导致2021年NFT市场热度急剧上升 。
从交易平台的用户增长情况 , 也能感受到NFT的火热 。 2021年下半年以来 , 多家企业宣布成立NFT交易平台 。
如腾讯于2021年8月上线了数字藏品平台“幻核” 。 该平台目前上线了“敦煌千年盛彩数字壁画”、“靖江王府摩崖五福数字石刻”等多款数字收藏品 。 支付宝也通过“鲸探”小程序 , 开启了NFT数字藏品的尝试 。
千马告诉采访人员 , 其参与投资的NFT平台 , 目前每天的新增用户超过2万 , 累计用户已超过200万 。 戴斌也表示 , 其公司旗下NFT平台在上线两个月后 , 注册用户数量即突破7万 , 并保持稳定的自然增长 。
应用范围拓展
普通用户与NFT最直接的联系 , 是通过交易平台 , 参与NFT产品的买卖 。 而当前流通的主要NFT产品 , 便是各类数字收藏品 。 不过 , 业内普遍认为 , NFT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数字收藏品的买卖 。
有区块链从业者表示 , NFT具有唯一性、可证明的稀缺性等属性 , 为各类数字化资产的存储、流通打开了想象空间 , NFT将会是区块链真正成为通用技术的开始 , 在未来的各类商业应用中大有可为 。
“NFT在数字资产确权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 NFT的属性 , 使得它可以在现实社会中为艺术创作者、收藏家、内容创作者等涉及知识产权类的人群提供保护 , 从根源上杜绝山寨抄袭现象带来的损失 。 因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查询它是否是出自正规授权发行 , 以及它的创作日期、品牌、系列、稀有度和可用数量 。 ”千马表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