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219元限时抢购3000元 谁在溢价玲娜贝儿?( 二 )


不仅是黄牛 , 一些尝到玲娜贝儿溢价甜头的粉丝也加入了二手转卖的市场 。 王佳就是其中之一 , 她成功预约玲娜贝儿购买资格后笑称 , “既然一人可以买两套 , 为什么有钱不赚呢?”
饥饿营销?
在为期四天的玲娜贝儿发售结束后 , 玲娜贝儿及其相关周边再一次消失在迪士尼的货架上 。 为何玲娜贝儿供不应求 , 一直处在缺货断货状态?上海市消保委特意就此事询问了迪士尼 , 对方回应道:目前货源短缺的原因是短期内的巨大需求量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的生产瓶颈 。
对此 , 行业里存在两方观点争论 。 一方认为 , 确有产能短时间内无法跟上需求的情况 。 “像一些大厂每年的产值都是提前确定的 , 如果要扩大产能 , 最多扩大个20%-30% 。 ”一位从事制造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说明道 。 迪士尼是有固定的合作代工厂 , 且是外资控股的工厂 , 在用工等方面是相对更加严格的 。
他进一步解释道 , 近两年来工厂比较难做 , 熟练工人的数量直接影响工厂产能 。 “如果要成倍扩大产能 , 需要多招工人 , 现在工人也比较难找 , 要求的待遇也高 , 工厂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运转 。 所以 , 单个工厂的产能是不可能扩大好几倍的 。 ”
有仿制玲娜贝儿的厂商介绍道 , 40cm玲娜贝儿最低单价在16.4元 , 由于原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 , 过几天还会涨价 , 并表示1万只玩偶保守估计总工期在1个月左右 。
但也有厂商直指迪士尼在饥饿营销 。 由于迪士尼未曾披露过投放市场的玲娜贝儿玩偶数量 , 而社交媒体上一半是“人均富有玲娜贝儿”和另一半的高价求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在小红书上甚至还出现了用户想用飞天茅台换圣诞玲娜贝儿套装的现象 。
“迪士尼在制造稀缺性 , 玲娜贝儿本身属于新的爆款IP , 加之社交媒体的炒作 。 ”在某潮玩行业专业人士看来 , 制造稀缺性是饥饿营销的关键 , 也正是由此制造了其在如此高的二级市场溢价 。
“往年迪士尼随便买 , 现在迪士尼就是搞饥饿营销 , 而且现在还多了好多黄牛 , 普通人根本拼不过黄牛” , 在晨晨看来 , 这无疑伤害了真正喜欢迪士尼的游客的感情 。
生逢其时
而在市场供求不平衡之根本 , 是消费者对玲娜贝儿的疯狂“上头” 。
一个诞生不到半年的迪士尼IP能火到这个程度 , 不得不承认 , 是因为玲娜贝儿“生得恰逢其时” 。
关于她的诞生 , 迪士尼官方给到的情节非常简单 , “她是一只具有好奇心的狐狸 , 而且很聪明 。 她能在解决问题和解开谜团中找到快乐……”相较于传统迪士尼IP形象的动画剧情支撑 , 玲娜贝儿没有故事 。
内容起家的迪士尼转向力捧轻内容IP , 似乎是反向检验了泡泡玛特的思路 。 “以前只有重内容IP , 现在是重内容IP、轻内容IP并行的时代 。 ”泡泡玛特负责零售业务的副总裁邵运杰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消费者现在变得越来越“肤浅”了 , 更加关注IP的颜值、价格和个人喜好 , 这也与当下的互联网时间碎片化和审美趋势相关 。
对于玲娜贝儿的大火 , 他也表示了祝贺 , “已经很久没有毛绒玩具被消费者追捧和喜爱了 。 ”轻和重都是优秀的表达形式 , 但是轻内容IP比较新 , 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是目前比较受年轻人喜欢的 。 “消费者会把自己很多美好的生活经历和向往 , 寄托其上 , 更好地慰藉自己的感情情绪 。 ”
这也与娱乐圈打造明星的策略颇有几分类似 , “之前玲娜贝儿的满月就仪式满满 , 很像养成系偶像的思路 , 引来了铺天盖地的妈妈粉 , 这也给人设提供成长期 。 ”某粉圈站姐同时也是玲娜贝儿的“妈妈粉”解释道 , “这样创造连接 , 自我赋予意义的过程 , 和追星是一样的 , 每个个体在她身上获得了自己寻找的意义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