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寻亲男孩轻生网暴被指是重要诱因 “键盘侠们的狂欢”该结束了( 二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目前法律上并没有“网络暴力”的说法 。 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介绍 , 民法典对名誉权和肖像权作了一些规定 , 比如行为人如果是为了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而影响他人名誉的 , 不承担民事责任 , 但也有除外情形 , 比如捏造歪曲、未尽核实义务、使用侮辱言辞贬损他人名誉等行为 。 因此 , 是否涉及网络暴力要看评论的程度 , 如果网民故意歪曲捏造事实或者明显使用侮辱性言辞 , 则是网络暴力 , 构成侵权 。
受访专家认为 ,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相应法规 , 但因为网络快速发展 , 传统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适用这种变化 , 其中未免存在一些疏漏 。 这也是很多人遭遇网暴维权难的原因 。 更重要的是 , 发动网暴攻击的人在社交平台上不是使用实名账号 , 就算当事人以诽谤罪提出诉讼 , 却难以找到诉讼对象 。
“在刘学州事件中 , 一些网民对其行为进行嘲讽或指责 , 也有一些网民评论过激 , 可由于在网络空间中后台实名、前台匿名 , 这些网民实际上很少也很难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 进而导致他们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用下可能将刘学州事件当作情绪的一个宣泄口 , 肆意妄为 , 随意发表负面评论 。 ”李怀胜说 。
在李怀胜看来 , 近年来 , 因网络暴力屡屡酿成悲剧却难治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 , 在一个具体的网络暴力事件中 , 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确定 。 比如刘学州事件中 , 很难论证刘学州自杀是因为网民的某一句话而导致的;
其次 , 网民在参与事件讨论的过程中 , 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 有的相对极端 , 有的特别极端 , 有的又比较温和 , 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责任分配 ,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难以确定 , 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立法层面缺失的问题 , 而是一个执法的问题;
再次 , 网民数量较多 , 网络监管具有客观的局限性 , 例如网络平台监管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去制止一些不良行为 , 同时也比较难把握言论自由和网络暴力的度 。
“很多网络暴力事件其实反映的是网络伦理建设的滞后 。 网络中的道德水准明显要比现实空间弱 , 再加上网络中法律追责较难 , 维权成本较高 , 证明标准也较高 , 客观上导致很多人有恃无恐 。 ”李怀胜说 。
强化平台责任
加大执法力度
有法律人士提出 , 实行网络实名制可以遏制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 是解决网络暴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 社交平台如果有效地实行网络实名制 , 至少不会出现小号、私密账号满天飞的状况 , 也不至于出现在网络上诋毁、诽谤、诬陷、人身攻击他人而能逍遥法外的情况 。
在受访专家看来 , 只靠网络实名制还不够 , 还需要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 这样才能方便受害人起诉 。 并且 , 作为网络互动行为发生的重要载体 , 网络平台应该在网暴治理中处于重要环节 。
1月24日下午 , 针对“寻亲男孩刘学州事件” , 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 , 根据用户举报投诉 , 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团队对相关泄露当事人个人隐私、挑动矛盾纠纷的违规内容进行排查清理 , 清理内容290条 。 随后 , 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称拟上线两个新功能:一键开启“防暴模式” , 开启后用户能够在可选时间内 , 隔离未关注人的评论和私信攻击;当用户收到大量非正常评论时 , 将弹窗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隐私防护功能 。
“平台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 对于网络用户所实施的侵权行为 , 也负有一定的沟通、审核、采取必要措施等义务 , 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 遭遇网络侵权时 , 权利人可以及时与平台联系、请求平台提供必要的帮助 。 因为平台有这样的能力 , 可以根据权利人的投诉从后台对过激言论进行及时处理 。 ”孟强说 , 对于明显侵权的言论 , 平台应该及时处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