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金台随笔)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 这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 。 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前不久 , 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 , 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 , 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 事实上 , 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洞 , 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 , 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 , 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的同时 , 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 , 科学的琴键也演绎着人文的旋律 。
科学有大美 。 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 , 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 , 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 。 如果说以文学、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创作 , 打开的是感性审美世界 , 科学活动则将美延伸到理性世界 , 给人以智慧启迪 。 数学是科学描绘世界的主要语言 , 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 , 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它 , 它不但拥有真理 , 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 ”大到宇宙星云 , 小到基本粒子 , 长如百亿年 , 短到一瞬间 , 都能用方程式呈现 。 这些方程就像美妙的诗篇 , 用最浓缩的“语言” , 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时空存在 。 正如有人赞叹的 , 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 。
科学追求卓越 , 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 , 与人文相通 。 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揭开表面的纷繁杂乱 , 发现现象背后的一致性规律 。 它带给人的幸福感 , 源于探索自然、验证未知的兴奋 , 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 。 这份体验是非世俗、超功利的 , 由于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 , 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 。 从这点来看 , 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 , 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 , 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 。 历史上 , 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或艺术家 。 如今 , 现代学科高度分工 , 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 , 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 。 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起源不同 , 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 , 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 。 钱学森曾把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绩的原因 , 归功于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 。 因为她给了自己诗情画意 , 从而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 , 在科研道路上避免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 。 法国文豪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 , 在山顶重逢 。 可见 , 科学与人文展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崇高、卓越的精神 , 是对超越生命有限性的向往 , 它们的内核一致 , 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
进而言之 , 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 , 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 。 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 , 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 获得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灵感 。 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 。 当前 , 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 。 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 , 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 , 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 , 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 , 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 , 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 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 , 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 , 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
【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6日 05 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