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繁殖期是什么时候?

繁殖期主要5—6月 。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 , 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 , 对环境适应力强 。生活水温10-30℃ , 最适水温为25-27℃ , 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 , 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 , 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

泥鳅的繁殖期是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繁殖泥鳅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 为产卵孵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以保证顺利产卵和孵化 , 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
( 1 )产卵池的准备
可采用家鱼人工繁殖用的产卵池 , 或者选择稻田、池塘、沟渠 , 水深保持在 15 一 20 厘米 。也可用网片或竹篱笆围成 3 一 10 米 2 的水面作为产卵场所 。若能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另外 , 水泥池、大塑料盒、桶、水缸或其他容器均能作为产卵用设施 。产卵场所使用前都要消毒 , 水深 20 厘米时用生石灰消毒 , 每立方米水体施15一 20 克 。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 , 每立方米水体施 4 克药 。
( 2 )鱼巢的准备
鱼巢宜选用质地柔软、不易腐败、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 , 如棕榈片、杨柳根须、金鱼藻等 , 近年来也有用柔软的绿色尼龙编织带 , 织成宽 5 厘米、长 80 厘米的人工鱼巢 , 用前都要经过消毒处理 。用 2 %浓度的食盐水浸泡 20 一 40 分钟 , 也可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 20 克药化水浸泡 20 分钟左右;还可用漂白粉消毒 , 每立方米水体 4 克药化水浸泡 20 一 30 分钟 。浸泡后吊在池中离水 10 厘米处 , 上方用芦席或草包遮荫 , 备用 。
养泥鳅需要什么条件?
1、饲养池建造:选择光照良好 , 温暖通风 , 交通便利 , 水源充足 , 进排水方便 , 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 , 池深80~100厘米 , 水深30~50厘米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
2、专池养鳅 。由于泥鳅生活力强 , 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 , 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 。
3、成本:泥鳅的养殖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 , 通常一亩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600元/年 , 饲料成本为6000~7000元 , 每亩投放10万尾 , 每万尾800元 , 共8000元 , 网具400元 , 渔药及消毒药物100元 , 水电200元 , 预备资金1000元 , 因此养殖一亩泥鳅大约需要投资16000~17000元左右 , 养殖利润大约在13000~14000元 , 而且每年可投苗2~3批 。
泥鳅半自然繁殖的方法
1、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 , 繁殖之前 , 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 。
2、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 , 按1:1.5或1:2 , 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 , 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3一4 , 增加雄鳅的数量 。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 。
3、为保证正常繁殖 , 水温宜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 , 在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 , 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 , 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