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有哪些?

对虾养殖的时候水质颜色如果是翠绿色、淡绿色、茶褐色、茶色,就表明这时的水质很好,最好的水质是由绿藻、硅藻混合引起的黄绿色的水,虾在这样的水质环境下会更好的生长 。但是水色如果变成绿浊类水色、澄清色、黄浊水、青苔水的时候就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对虾的生长 。

人工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有哪些?

文章插图
在虾池中一天的池水pH值会因为藻类光合作用强弱而有高低变化 。一般pH值最高是在下午2-3点左右,pH值最低在凌晨2-4点,上下午pH值一般相差0.5左右,如果水质变坏时,pH值就会变化的比较早,通过发现这种现象必须要采取防护措施 。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过浓应该怎么调控好?
养殖中后期水质过浓是目前对虾养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般对虾养殖两个月左右即出现因有机质过多导致的水体浑浊,水色发黑、发暗等现象 。大量的有机质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氧量已大大超过水体的负荷,致使对虾经常出现缺氧 。此外,有机质在溶氧较少的情况下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 。
【人工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有哪些?】一、有机质引起水质过浓的调控
1.水色发黑、发暗,但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较少,可单独用复合菌制剂如“活水素”,按25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一般第三天水质即可变得清爽,透明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2.如水色发黑且伴随着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在水中可闻到刺鼻氨味,虾出现不正常跳动,需先用“海中宝”1公斤/(亩·米)直接干撒,利用其强力离子交换作用,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及重金属离子消除掉,两小时后再使用“活水素”全池泼洒 。
3.如养殖中后期水位较深或池底淤泥层较厚,可用“活水素”250毫升/亩进行全池泼洒,同时将“肥水益菌宝”按1.5公斤/亩~2公斤/亩的用量干撒入池底 。“肥水益菌宝”肥水时,通过活菌迅速将大颗粒有机质分解成无机养分,加快了肥水效果;其作为颗粒型活菌撒入池底时,有机肥为活菌的生长提供了培养基,使活菌的增殖有充足的养分,不污染底质 。
二、藻类引起水质过浓的调控
对虾养殖中后期,水中有机质分解后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大量养分,故部分虾池藻类繁殖过盛,藻类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会释放出大量氧气,但藻类在晚又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大量溶氧,故此种虾池在下半夜或阴天很容易出现缺氧现象 。由藻类过多引起的水色过浓的应对措施是:用低剂量络合铜制剂杀灭一部分老化藻类以提高透明度 。如可使用“克藻灵”500克/(亩·米)~600克/(亩·米)全池泼洒,使用时需开增氧机以防缺氧,24小时后换少量新水,此种处理方法对中后期的对虾是比较安全的 。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如何正确判断水质情况?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 。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养殖的成败 。
1、水质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的味道和透明度等来表示 。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 。氨氮和硫化氢是对虾养殖的有害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 。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和硫化氢的含量,在对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6~8.8为宜 。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对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60厘米之内 。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