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饲喂量的确定,要根据鹅只耗料情况而定 。研究证实,雏鹅前10天一只小鹅一天吃50g/天、前20天一只小鹅吃100g/天、前30天一只小鹅吃150g/天、前40天一只小鹅吃200g~230g/天、40天以后一只小鹅吃250g~300g/天 。而具体喂料量,还应根据吃尽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说同样的饲喂量,短时间内全部吃光,说明饲料可口,不要盲目添食,避免消化不良 。如果同样的饲喂量,长时间内吃不尽,则应立即找出原因 。可能是饲料变质,雏鹅不能适应;可能是雏鹅患病,正值潜伏期 。总之,所有情况一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
因为一般我们的情况是雏鹅都是经过长途运输,时间都超过24小时或24小时之内,所以在鹅进育雏室之前先放好水,水一定要加专门的开口药或者是抗生素和多维,后开始放雏鹅,雏鹅放完,即可开始开喂食物,用小黄米先用开水泡软,待膨胀后再进行喂食 。第一天饲喂2~3次,之后增加到5~6次,6周后逐渐过渡到4次 。饲喂量少次多量,时间相对要固定下来,育雏期间不要轻易变动 。
养鹅光照管理技术有哪些?
光照对雏鹅的活动,采食,饮水都有很大的影响 。给大家列举一下关于光照的数据,可作为管理中的参考 。1日龄24小时光照 。2--3日龄23小时光照,4日龄光照22小时,依此类推14日龄的时候给光时间为12小时,一直延续到40日龄 。40--120日龄给光可控制在8小时即可 。19周龄开始给光增至到14---16小时,一般不超过17小时 。
饲喂鹅日常管理中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观察雏鹅的状况 。
雏鹅活强好动,爱吃食,食量每天都有增加,粪便成条状,灰绿色带一层白色 。表明鹅舍温度、空气等各方面条件适宜,鹅群健康 。如果发现鹅群分散不均,扎维、不爱动、怕冷、羽毛松乱,吃料量突然下降,有灰白色稀粪、绿色稀粪、白黄的粪便,有呼噜声、打喷嚏及突然一声长音等,说明鹅舍温度不适或发生了疾病,应及时查找原因 。
第二,随时调整鹅群 。
随着雏鹅不断长大,鹅群要随时调整 。要根据雏鹅大小、强弱等不断进行调整 。发现离群闭眼呆立、羽毛蓬松不沾、翅膀下垂的病弱鹅要及时隔离、淘汰 。
第三,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 。在夏秋季节,要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水平 。在冬春季节,要适当提高能量水平,以保证在有限的采食量中使雏鹅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 。
第四,饲料颗粒的大小要适中 。
对雏鹅来说,饲料原料不能超过2mm,以保证雏鹅采食的是全价饲料 。否则会因营养不平衡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育雏成活率 。
第五,在饲料中添加沙粒 。
对养鹅来说,添加沙粒可促进雏鹅消化 。在2~3周龄时,可在饲料中掺入1%的清洁沙粒 。
第六,逐步实现脱温 。
随着雏鹅生长日龄的逐渐增加,雏鹅生长所需的温度要逐渐降低,直至实现脱温 。雏鹅脱温要逐渐进行,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白天不给温,晚上给温度,一般在经过1周之后鹅群可逐渐适应外界温度,这样就可不再给温 。切不可突然进行或者是忽然降温过低 。否则雏鹅会因为温度低,怕冷相互拥挤,导致挤压致死或者是诱发呼吸道类疾病 。
第七,预防啄癖问题 。
日常养殖常引起啄癖的原因有多种——饲养密度过大、湿度过高、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租纤维含量过低和鹅的习性等等,都是日常笼用中最为常见的致病因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除均衡营养、降低密度、减弱光照强度、改善通风外 。
- 怎样养鹅才能赚钱?
- 牛常见的疾病治疗及预防分别有哪些
- 生活中饲养鹅的一些小常识有哪些?
- 投资个养鹅厂养鹅要多少钱?
- 农村养羊有什么补贴吗?
- 2022年养鹅还有情景吗?
- 养鹅需要学习哪些技术?
- 散养鹅一般要注意什么?
- 大棚养鹅技术有哪些?
- 种草养鹅新技术是骗局还是真技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