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山大玉海现在在哪里 “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现在在哪里 “渎山大玉海”

文章插图

元代渎山大玉海
名称: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现在在哪里 “渎山大玉海”】制造年代:元
材料:新疆产黑质白章玉料
规格:高70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膛深55厘米
收藏地: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 。又名玉瓮、玉钵 。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 。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待考 。玉海外壁雕饰隐起的汹涌波涛和游弋沉浮的龙、马、猿、鹿、犀、螺等不同动物和海兽,于至元二年(1265)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广寒殿(殿毁于明代后期),明末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明名御用监,后改名石钵寺),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历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下配石座,并建亭保护至今 。渎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后于乾隆十一、十三、十四、十八年4次对其加工剔刻,纹饰细部略有改动 。膛内镌刻有弘历皇帝于乾隆十、十四、三十八年“御制”诗词及自序和自注,概述了玉海的递传情况 。另外,明清两代的文人学士在其著述中也对其多有著录 。
渎山大玉海现在在哪里 “渎山大玉海”

文章插图

渎山大玉海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它是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质斑驳变幻,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划漩涡作底纹 。周身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龙、鹿、猪、马、犀、螺等,形体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