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大幕已正式开启 。 40天的时间里 ,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 。 与此同时 , 今年春运全路客运最大能力安排比2019年同期增长10%以上 。 全国铁路也从1月10日零时起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 经过这次调图 , 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5231对、10606对 。 日益提升的客运能力、不断优化的列车开行结构 , 让人们的返乡之路更为顺畅 。
由于春运期间客流量大 , 部分热门路线和热门日期的车票 , 也出现了“抢手”的现象 。 一些抢票软件瞄准这一情况 , 推出花样繁多的抢票“服务” 。 有的将抢票分为低速、快速、高速、极速等多个等级 , 对应不同的预估抢票成功率 , 收费依次升高;有的则设置普通用户抢票和会员抢票等不同类型 , 购买会员需支付一定的费用 , 且会员也分为多个层级;还有的宣称免费 , 却要求用户把软件链接发到社交平台以完成“好友帮抢”“好友助力”等加速任务……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加速包”“助力包” , 以及所谓的“优先购票”等噱头 , 广大乘客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 。
实际上 , 无论是哪款购票软件 , 最终都需要在铁路12306购票系统排队 。 目前来看 , 多数抢票软件的原理是利用技术手段不断刷新余票、提高需求提交的速度 , 从而提高抢到车票的概率 。 一些平台把抢票成功率和用户等级、加速分级等相挂钩 , 但规则和优先次序并不透明 , 所谓“预估抢票成功率”往往也缺乏足够准确的依据 。 在无从辨别真假的情况下 , 消费者往往会被这样的“成功率”误导 , 认为加钱等于增加概率 , 进而被诱导持续付费 。 一旦花费高价却没抢到票 , 则会因为抢票软件拥有解释空间而难以维权 。 不仅如此 , 一些技术手段需要占用大量网络资源 , 对12306平台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 在一定程度上 , 抢票软件也扰乱了正常的购票秩序 。
除了诱导消费、存在各种收费陷阱、部分车票无法在网上办理退改签等问题 , 还值得警惕的是 , 抢票软件存在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 。 多数抢票软件需要旅客提供个人身份和12306购票账号、密码等信息 , 有的还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照片 。 一旦因为软件平台管理不善出现信息泄露 , 或被黑客窃取 , 这些个人信息就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 , 被用于某些商业行为 , 甚至成为网络诈骗等活动的“突破口” , 最终让用户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
事实上 , 12306购票系统早就上线了“候补购票”功能 , 且已全面推广 , 覆盖所有旅客列车 。 旅客遇到所选车次无票时 , 可以通过系统提交购票需求 , 支付成功后便能进入候补队列 。 一旦有旅客退改签 , 或铁路根据运输能力新增加车票 , 系统将自动为旅客兑现候补购票需求 。 为适应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旅客出行规律 , 铁路部门今年还将候补购票最晚截止时间由开车前6小时调整为2小时 。 因此 , 与其因使用抢票软件而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信息泄露风险 , 不如用好12306购票系统的“候补购票”功能 。
【人民时评:警惕抢票软件背后的风险】一张小小的车票 , 承载的是浓浓的乡愁 。 与过去相比 , 如今的交通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 铁路网络在不断完善 , 人们购票也更加方便、快捷 。 希望消费者擦亮双眼 , 对抢票软件背后的风险保持警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