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发现丨当化石标本碰上“元宇宙”,你想“召唤”哪只史前动物?

农历虎年临近 , 你想“邂逅”一只300万年前威风凛凛的“虎”吗?当数字技术“撞上”化石、标本、模型 , 长着“匕首牙”的毁灭刃齿虎穿越时空 , 活灵活现展现在观众面前 。 其实 ,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 “活起来”的远不止刃齿虎 。 风神翼龙翱翔天空 , 恐龙宝宝蹦蹦跳跳 , 南方古猿与你隔空招手 , 这个虚实相融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远古“元宇宙” 。
“元宇宙”近来成为热门话题 , 有学者认为 ,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 参考“元宇宙”的理念和概念 , 在迎接农历虎年春节假期之际 , 上海自然博物馆整合展陈中数字技术应用 , 设计出一条“元宇宙·穿越自然时空”参观路线 。 观众可以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 利用“上海自然博物馆AR”应用程序与馆内展项互动 , “召唤”史前动物;结合讲解服务 , 则能获取更丰富的背景知识 。
远古发现丨当化石标本碰上“元宇宙”,你想“召唤”哪只史前动物?
文章图片

用手机扫描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骨骼标本 , 肉嘟嘟的合川马门溪龙跃然屏幕上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爱平 摄
这条路线从进入博物馆后最先参观的“生命长河”展区开始 , 沿着一条不会重复的动线逐步参观“演化之道”“生态万象”“人地之源”等展区 。 对着分布在不同展区的化石标本或生态景箱扫描数秒 , 在手机屏幕上原本“骨感”的标本、静止的场景便渐渐显示出生动的动态画面 。
在手机屏幕上 , 肉嘟嘟的马门溪龙从颇有怀旧感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空间里走向它所生活的侏罗纪晚期的草原;“史前掠食者”毁灭刃齿虎凶狠地露出长长的利齿;生活在约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露西”牵着孩子向你招手;约70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村落里 , 人们使用骨耜等工具开垦稻田……
“扫描风神翼龙骨骼标本后 , 风神翼龙飞了起来 , 太炫了!”10岁的观众多多惊叹 。
远古发现丨当化石标本碰上“元宇宙”,你想“召唤”哪只史前动物?
文章图片

藏在山东山旺地层展示墙里的山东少鳞鳜化石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爱平 摄
上海科技馆有关负责人说 , 引入增强现实技术是为了让这些来自远古的化石标本、模型、生态景箱的特点和蕴含的知识 , 能够以更生动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
例如 , 伴随着AR画面中毁灭刃齿虎同时出现的还有其咬合力数据 , 1020牛顿至1531牛顿 , 这仅相当于非洲狮咬合力的约三分之一 。 如果再仔细观察 , 人们会发现它的上肢肌肉特别发达 , 这种以凶恶著称的动物正是利用身体肌肉力量来弥补咬合力的不足 。
藏在巨大的山东山旺地层展示墙里的山东少鳞鳜化石横截面仅有大拇指大小 , 但增设的AR扫描环节 , 不仅介绍已经灭绝的山东少鳞鳜和如今仍然存在的中国少鳞鳜 , 还提醒观众可以仔细在这个距今有1800万年历史的墙体内找到更多“宝藏” 。
远古发现丨当化石标本碰上“元宇宙”,你想“召唤”哪只史前动物?
文章图片

用AR技术“复活”的南方古猿“露西”和她的孩子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爱平 摄
场馆展示的南方古猿“露西”化石标本的复制品 , 其膝盖骨外翻 , 因此在AR画面里她虽长有毛发、面部特征接近猿 , 但已能直立行走;从其骨盆形状可推断“露西”是一名妈妈 , 因此在AR画面里还有一名可爱的孩子 。
上海科技馆有关负责人介绍 , 数字技术的作用 , 不单是让展项“活起来” 。 科普场馆内还使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4K/8K+5G高清、物联感知、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更多技术 , 既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数字化体验 , 也通过客流监测、分时预约等应用让场馆的运行、管理、服务更加“智慧” , 有助于应对农历虎年春节假期可能出现的大客流 , 做好精准疫情防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