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临街更严重的噪音,来自邻居!

text":"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 大家都是一副“年后再说”等放假的状态 , 今天就不说复杂的聊一些买房建议 , 接地气很实操 ,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买房一阵子 , 物业一辈子
物业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 而且如果摊上不好的物业想换需要成立业委会 , 汇集多方意见开会通过 , 然后甄选新的物业……或者是卖了房重新再买一套 。 一句话就是比换老公还麻烦 。
从开发商越来越重视物业的投资配置也可以看出对这方面的重视 , 尤其不是首次置业有过买房经历的人就知道一个好物业对于房子居住的舒适性以及增值保值性重要 。
好的物业是你家的超强buff , 全能提升房屋属性 , 差的物业 , 你全年会有365种不重样的烦恼!
买房时问清楚物业资质 , 最好是品牌物业 , 哪怕物业费贵一点 , 万年场的二十四城和一街之隔的花郡 , 二手房差价明显就是例子 。 留意隔音 , 马路噪音比不过隔壁打呼
一般提到隔音 , 开发商就会强调一下窗户的隔音 , 实际上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你的邻居的声音 。 楼板墙壁的隔音 , 你不一定看得见 , 但在你入住之后 , 它却会从方方面面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听得见 , 而且听得太清楚了 。
比起临街的噪音 , 质量好的玻璃就能解决 , 你周围邻居的声音那才是真酸爽:
你坐在自家客厅 , 听到楼上邻居在聊天 , 是不是有点尴尬?每天晚上伴你入睡的 , 可能是来自隔壁的呼噜声 。
你在家喊一声天猫精灵 , 楼上传出一声“在呢”的居住体验 , 感受过的都知道 。
一旦楼板起不到隔音的功能 , 就会在入住后 , 直接、迅速地影响居住的生活质量 。
这点在买新房上只能碰运气 , 现在国家对于关于楼板的厚度倒是一直有规定 , 按照国家标准 , 一般楼层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 , 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 , 也就是说 , 10公分左右 , 是一个及格线 。 当然具体的数字 , 还跟房间大小有关 。
不过注意 , 这个厚度 , 是以「房屋质量安全」 , 而非「隔音效果」为前提的 。
但在买二手的时候就能预防 , 自己在屋子里实测 , 或是多问问住家户生活情况 。
不要高骛远 , 要在能力范围内找合适
世间最好的房子 , 就是“站着够不着 , 跳起来刚上车”的房子 。
买房前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资金 , 确定预算 。
不要高骛远 , 要在能力范围内找合适的 , 要不然容易陷入“烂盘看不上 , 好盘买不起” 。 一直挑一直看不上 , 最后可能就是“全款变首付 , 首付变月供”的例子 。
抄底不可能 , 别想占便宜 。
你想等到一个高性价比的点位然后买入 , 抄底 , 秒杀旁人……
跟着我念——不!可!能!
不要抵触使用爸妈的资金
话说不要当所谓的妈宝 , 但完全有没必要非要凭一己之力买房才算有尊严 。 特别是不少男生表示自己要全靠自己买房不花家里一分钱!
用父母的钱买房≠啃老 。
按眼下的房子价格 , 能全靠自己积攒不用父母支持的 , 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 你存钱挣钱的速度 , 大概率跑不赢房价上涨的速度 。
与其放手头不动贬值 , 不如拿出来买房 , 也算是家庭资产的重新配置 。 你是后面攒钱还钱也好还是从其它方面提高父母的生活水平都是更好的方式 。
专注自己的需求 , 适合才是最好
确定自己的真实需求结合自己的手头的钱去行事 , 切忌人云亦云 , 别人说的再对可是和你的需求背道而驰 。
如果你就是在五城区上班生活的 , 手头也就只能买一套房 , 千里迢迢买到兴隆湖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为了所谓的更好的未来也是没有必要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