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Arm成镜花水月:英伟达黄老板面对残酷现实( 二 )
英伟达为什么要收购Arm?虽然Arm的估值只有400亿美元 , 年营收还不到20亿美元 , 在芯片行业里面只是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 , 但这家公司的战略价值却不是数据可以衡量的 , 甚至不夸张的说 , Arm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支柱级公司 。
这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 , 只对外授权芯片设计架构 。 他们的芯片架构完全主导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 , 无论是苹果还是高通 , 还是三星、联发科以及华为 , 暂时都离不开Arm的芯片设计 。 英伟达收购了Arm , 就控制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地基 。
不过 , 英伟达买Arm的目的并不是智能手机芯片 。 黄仁勋在收购时明确表示 , 他们不会改变Arm目前的开放授权模式 , 维持全球客户中立性地位 。 Arm依然会作为英伟达的子公司 , 总部继续留在英国剑桥 。
英伟达收购Arm的真正目的 , 是将自己的AI战略推向新的高度 , 尤其是打开云计算的广阔市场 。 按照黄仁勋的规划 , 未来Arm的芯片设计都将贯穿AI技术 , 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智能手机行业 , 更会影响到数据中心市场 。
用Arm和AI颠覆未来芯片
相比已经陷入饱和的智能手机行业 , 增长空间巨大的数据中心以及智能汽车市场或许是英伟达更为看重的领域 。 黄仁勋也毫不掩饰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野心 。 数据中心业务目前已经是英伟达业绩的最大推动力 , 增幅甚至超过了在疫情期间高速增长的游戏业务 。 最近的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同比增长55% , 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41% 。
就在宣布收购Arm半年前 , 英伟达刚刚完成70亿美元收购服务器硬件公司迈络思(Mellanow)的交易 。 那笔收购顺利通过了美国和中国等监管部门的审批 。 迈络思主要提供服务器和存储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这笔交易被认为是英伟达向数据中心市场大举突进的关键举措 。
就在宣布收购Arm之后 , 英伟达推出了DPU(数据处理单元) , 用于未来的数据中心处理器 。 他们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Arm架构的多核CPU、处理AI等应用的GPU以及高速网络传输接口 , 后者即来自于收购迈络思获得的SmartNIC技术 。
虽然数据中心市场目前还是由英特尔x86架构主导 , 但低功耗芯片越来越成为数据中心的关键因素 。 在黄仁勋看来 ,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市场都在期待Arm的处理器 。 功耗会直接影响到运算性能、运算吞吐率和配置服务成本 。 ”亚马逊、高通、华为都在数据中心领域推出了自己基于Arm的产品 , 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TPU处理器 。
更为重要的是 ,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 , 未来云计算所需的数据中心处理器也从之前的多核CPU开始逐渐转向平行处理和不同类型处理器并存 , 其中也包括了英伟达所核心的GPU 。 如果英伟达依靠Arm、AI和GPU , 在数据中心芯片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 那么给英伟达带来的估值增长就能远远超过收购Arm所付出的400亿美元 。
显然 , 异构计算会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处理器的主流 。 在这方面 , 英伟达和AMD都有着相同的战略思路 。 英伟达有着看家的GPU , 先为了网络传输技术买了迈络思 , 然后又为了CPU买了Arm 。 如果完成收购Arm的交易 , 英伟达就完成了在数据中心领域三位一体的布局 , 具备了在未来挑战英特尔的实力 。
就在英伟达宣布收购Arm之后仅仅三个星期 , AMD就宣布以全股票方式斥资350亿美元收购FPGA芯片巨头赛灵思(Xilinx) 。 这一交易显然是英伟达收购Arm之后的行业连锁反应 。 赛灵思可以直接补强AMD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 进一步从英特尔手中竞争市场份额 。 而且 , AMD和赛灵思还有着高度一致的用户群——电信设备商和数据中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