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读者的阅读环境、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向数字技术方向逐渐转变 , 已成出版传媒行业普遍共识 。 随着产业数字化建设等新时期国家战略的出台 , 我国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在数字化转型的整体驱动下 , 全行业着力培育新兴出版业态 , 推动科技与出版的有机结合 , 融合出版迎来了新增量、新动能 。 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纷纷建成 , 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不断涌现 , AR、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融合出版领域的应用不断刷新读者认知 。
作为全国出版融合领域的龙头企业 , 数传集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行业的探索实践一直备受关注 。 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在2021年经历了何种新变化、新常态?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数传集团为应对2022年行业趋势的变动做了哪些准备?为此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专访了数传集团创始人兼CEO施其明 。
以下为对话实录:
《时代周报》:在出版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当下 , 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施其明:2021年以来 , 国家多次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 , 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 。 数字技术的发展迫使出版业从传统出版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变革期、从生产制造型向知识服务型的转型期 。 2021年 , 疫情的常态化、经济下行的压力 , 更是为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
相较于早期数字化建设的浅尝辄止 , 现在的行业数字化在广度、深度上 , 都有了质的飞跃 。 单纯依靠技术赋能、人才投入 , 始终不能深层次地解决发展壁垒 。 而以“平台+生态”、“技术+场景”驱动的协同创新 , 将成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 引发多个传统行业的智慧变革 。
当然 , 数字化变革是一个“大工程” , 技术赋能 , 体制机制、思维理念、人才素质、商业模式等 , 都需要发生深刻改变 。
对于数传集团而言 , 2021年依旧是发展的一年 。 截至2021年底 , 我们持续服务全国出版单位数量达392家 , 超过总数量的2/3 , 帮助其进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 且合作制作“现代纸书”品种约15万、总印量超过20亿册 。
《时代周报》:面对新冠疫情管控的常态化 , 以及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 为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 数传集团都做了哪些重要决策?
施其明:我认为企业需要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常态 , 积极做好“内外应对” 。 对外不做盲目的市场预判 , 谨慎进行企业的各项投资;对内要鼓励员工夯实能力 , 优化岗位结构 , 缩减企业开支 , 剥离不良业务等 , 增加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
2021年 , 随着新冠疫情管控的常态化 , 我国经济面临整体下行的发展情况 , 但数传集团所在的数字经济赛道却迎来爆发式增长 。 因此 , 数传集团在保持主营业务稳中有升的基础上 , 对外持续加大市场投入 , 并在产业链生态上逐步展开布局 。
对内 , 我们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优化 , 对薪酬体制、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优化 , 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 剥离掉了不良业务及没有必要的开支 , 保持着稳定的现金流 。
《时代周报》:2022年 , 你对数字出版业持有怎样的趋势预判?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施其明:非常乐观 。
第一 , 顶层设计不断优化 。 自“十二五”时期 , 行业各主管部门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力度逐步加大 ,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十三五”时期 ,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 数字内容产业在加快“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 ,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出版业转型的力度 , 国家十四五规划第三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 。 这些对于数传集团在出版融合赛道上的发展 , 提供了持续政策利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