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定合同的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 。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销合同 。
一、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
有效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实质要件:

怎么认定合同的法律效力

文章插图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怎么认定合同的法律效力】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约赋予其法律效力 。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及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
(4)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 。
三、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经过补正方可生效,在一定的期限内不予补正则视为无效的合同 。包括限制行为能力人缔结的合同和无代理权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缔结的合同 。
四、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 。
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 。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如下: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2)一方或第三人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3)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