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南北方的习俗差异

农历七月半是传统节日中元节,又俗称“鬼节” 。在这一天,也有许多节日习俗,比较主要的有祭祖、焚纸锭、祭祀土地、放河灯等,而在这些习俗当中也会体现出南北方之间的差异 。那么,这些差异体现在哪?一起去本期
中元节里,南方人都会到河里放灯以纪念亡故的亲人 。而北方人多以到亲人的坟墓上挂灯烧香的方式来纪念亡人 。在佛教和道教的真实意图里也可以称之为“孝亲节” 。所以中元节,既可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是双孝节日 。
南方地区

七月半南北方的习俗差异

文章插图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 。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 。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 。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 。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 。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 。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 。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 。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 。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 。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 。放焰口时,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
【七月半南北方的习俗差异】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 。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 。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 。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 。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 。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 。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
北方地区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 。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 。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 。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
山东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 。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