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囚徒困境及破解之道( 三 )


该产品的金融资产端产品设计构造如下:
产品资产构造模式:汇集各类标准化资产与非标资产成为资产池 。
资产衔接模式:把控资产池收益情况 , 循环购买并实时监控资产风险状况
标准化资产:各种分级基金优先级 , 非标准化资产 , 消费信贷 , 汽车质押贷款 , 货币基金 , 供应链金融 , 小微信贷 , 保理资产 , 收益权资产 , 汽车抵押贷款 。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 该产品无论是收益率还是交易模式都能很好的满足各类用户的实地需求 , 使得用户既能够获得年化8.91%的高收益 , 同时又可以随时低门槛申购赎回兼顾了投资者资金流动性 。同时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现用户与平台零距离的信息交互 , 大大方便投资者进行个人理财 。相比之下 , 传统金融产品暴露出很大的劣势 。传统金融产品往往需要前往营业地或者分支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 另外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 投资门槛基本上都在万元以上 , 收益率上也没有比较优势 , 同时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意识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往往不到位 。最为核心的一点是传统金融企业往往对互联网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严重缺乏相关的管理层人才 。所以传统金融企业在面对互联网冲击的过程中处于劣势 。
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由于产品的全部风险都集中在这个互联网金融平台 , 平台这时候异化成为一个信用中介 。其获取的所有资产的全部风险都集中在该平台的资产池中 。如非标资产发生逾期或者违约 , 标准化资产出现市场动荡 。必然会导致平台的现金流出现危机 , 最终导致平台出现兑付危机 。这是信用中介最常面临的市场效应;另外由于标准化资产有一定的投资门槛 , 该平台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其实是向不合格投资者进行兜售 。一旦标准化资产出现较大波动其面临的投资者群体将会扩大成百上千倍 , 从而引发非常大的社会效应 。以该产品为例 , 其购买的分级基金产品的投资门槛要求证券账户资产超过50万元 , 且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 。那么该平台实质上是拿着委托投资的投资者人的资金集合购买分级基金 , 分级基金实际持有者为大量零散的投资者 。如果发现较大的市场变动其社会影响难以估量 。
三 , 金融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质思考
无论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 , 还是更加贴近用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本质上都是基于是风险定价和投资者适格 。简单的说就是所有金融资产或者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应当由这种资产或者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的风险来确定;投资者适格是指所以金融产品的购买者都应当具备承担这种产品所对应风险的能力 。
第一个条件风险定价不满足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和高杠杆现象 , 这也是中国目前债券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 。刚性兑付就意味着产品提供方需要对产品的到期收益进行担保或者保证 , 那么市场的风险的最终承担着会是产品提供方 , 也就是各类金融机构和资产发行机构 。除非金融机构或资产发行机构破产 , 正常投资人都能到拿到约定的投资回报 。造成了风险的不断积聚 , 另外这还带来另外一种效应就是企业的负债率会不断攀升 , 杠杆率会不断上涨 。如果经济发生较大波动 , 金融市场遭遇黑天鹅现象 , 那么相关企业将会出现流动性危机竟然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