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生鲜电商死亡大潮下

对于生鲜电商,小编还是不太“感冒” 。截止到今天小编就下过一次单,选择的还是传统企业触网的永辉生活 。对最终购买结果不满意,觉得送来的生鲜总是有瑕疵 。以至于小编再也不想下单,宁可跑一趟自己选 。
关于生鲜电商的新闻似乎都是以负面消息为主,不是这家生鲜电商倒了,就是那家生鲜电商完了,再或是生鲜电商难突围之类的 。那么在生鲜电商死亡大潮下,真的不能突围吗?

生鲜电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生鲜电商死亡大潮下

文章插图
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表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按上线时间顺序梳理了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表:
【生鲜电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生鲜电商死亡大潮下】不难看出,在这份“死亡”名单里,生鲜电商以绝对性趋势夺得冠军,成为倒闭大种类 。
一位资深生鲜人士算了一笔账:“现在生鲜电商中,物流加仓储一般占整体价格的10%;人工成本占10%;用于市场推广的用户补贴占10%;货物损耗占5%到10% 。“而生鲜批发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 。这样的情况能盈利?这就是互联网人涉足生鲜电商的真实水平 。”
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五大类型
据中国生鲜电商网企业数据库监测显示,目前在生鲜电商市场包括五大类:
1)大型综合平台:阿里巴巴的天猫和淘宝、京东生鲜、1号店生鲜、沃尔玛生鲜、苏宁云商(苏宁易购);
2)垂直电商: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3)O2O电商:厨易时代、豆果网、订菜网、本来生活、青年菜君、调果师、我厨、五百家、果果哒、每日优鲜、天天果园等;
4)一亩田、链农、鲜易网等;
5)传统企业“触网”:永辉超市、沃尔玛、乐购等 。
然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生鲜电商2016年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与之相适宜的生鲜电商融资总额亦达到60亿元 。一半进退两难,一半前程湛蓝,我国生鲜电商的发展到底该何去何从?
生鲜电商突围分三步走
生鲜电商去年发展迅猛,大多数都在渗透线下门店,想要形成全渠道销售模式 。李文宪认为“纯电商平台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用户的购物需求及购物习惯,电商布局线下形成全渠道闭环是必然结果 。”马云也预言我们将进入新零售时代,要想做好电商,必须线上、线下、物流三者紧密结合 。
1、从产品入手,实现价值杠杆化 。在生鲜电商出现之前,消费者只有一个生鲜购物的场景,就是线下 。现在要想把目标客户的消费场景和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来,按照一般的理论,这个新的模式必须要在服务与质量上实现30%以上的价值提升,甚至更高,否则目标客户不会轻易转变 。
2、从商业模式入手,实现产业一体化 。生鲜电商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自己推动供货商转型,专门为电商生产生鲜产品,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通路,一头连产地,一头连顾客,通过自己的力量在产地和顾客之间把这个桥梁搭建起来,形成端到端的供应流通体系,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供应链体系 。以往看供应链,多侧重理解为流通,而在生鲜电商时代的供应链,更多体现的是产品是否能满足变化的需求,带来持续购买,增加利润,形成品牌,走向良性循环 。
3、从冷链入手,实现物流产品化 。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强有力支撑 。对于当前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配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易果生鲜、顺丰优选、两鲜、每日优鲜、沱沱工社为等代表的自建物流模式;另一类是以本来生活、一米鲜、喵鲜生、拼好货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