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冬奥5万多场景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同比当年6月30日数据,半年内场景数量增长了6倍 。 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也是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一个重要场景 。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 当下试点地区呈现“10+1”格局 , 面向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 。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 ,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支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指挥部 , 与人民银行营管部、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支形成“三横一纵”一体化共建合力 , 组织协调推进冬奥会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
据悉 , 6家参研银行机构积极发放各种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满减等活动 , 带动冬奥会试点地区不断增长消费场景 。 目前数字人民币应用已经覆盖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场馆、酒店、餐饮、商户、邮政、交通、医疗等 5 万余个场景 , 开立对公、对私钱包共 700 余万个 。
此外 ,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移动支付应用市场不断扩大 , 各类主流移动支付方式已全面覆盖“食、住、行、游、娱、购”等各类生活场景 。 特别是冬奥会相关的交通领域 , 移动支付已覆盖出租、公交、高铁站、机场、汽车站、高速收费等各场景 。
一位在冬奥会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在赛区内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感觉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区别并不大 , 但是相对更安全 。 最大的便利是 , “有时候场馆网络维修 , 没有信号、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常使用数字人民币” 。
“云上冬奥”降低成本、丰富体验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一个月前 , 北京冬奥已经完成核心系统迁移上云 。 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 , 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 。
过去 , 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 , 并在赛事短暂使用后拆除 。 上云之后 , 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 , 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
上云是绿色冬奥的重要举措之一 。 相比传统机房 , 位于张北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通过自然风冷、浸没式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 , 实现100%无机械制冷 , 将热能耗降低至70%以上 。
除了节能环保之外 , 北京冬奥的“全面上云”也带来了更好的观赛体验 , 据介绍 , 在云的基础上 , 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 , 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 例如 , 通过多角度智能合成技术 , 将多阵列视频组合成全景动态画面 , 由此带来大道速滑、冰壶等比赛更多维度的观看视角 。
此外 , 据介绍冬奥核心系统的“全面上云”也给体育媒体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制作空间 。 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 , 突破了在赛事现场制作的限制 , 在云端就可以下载内容 。
文章图片
“云技术在奥运会运动场景的广泛运用简化了奥运业务系统的开发、集成和部署流程 , 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丰富了用户体验” ,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俞红表示 。
AI打造冰壶“虚实结合”观赛感受
受到疫情防控限制 , 线上观赛成为很多观众观看本届冬奥会的主要形式 。 但是 , 线上观赛并不意味着单一体验 , 在“科技冬奥”理念下 , AI等智能技术的应用 , 正在快速打破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 。
冬奥会冰壶比赛期间 , 商汤科技携手2022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中国移动咪咕 , 以直播和分析解说的形式 , 呈现比赛过程中冰壶的运动轨迹曲线 。 对普通观众而言 ,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冰壶运动规律和当前比赛状况;而对于专业观众和解说嘉宾而言 , 则可以分析运动员的当前状态及投壶技战术等情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