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打字机时代的汉字,是如何进入电脑的?( 三 )


错过了打字机时代的汉字,是如何进入电脑的?
文章图片

凭借着出色的汉字处理速度 , 以及汉卡中自带的智能联想汉字输入 。 汉卡在投入市场后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前三年光靠卖汉卡的利润就高达一千多万 。
而在这一技术方案得到成功实行之后 , 很多公司也开始汉卡研发 , 后来的雷军、史玉柱等人都做出过自己的汉卡产品 。
PC 问题_
虽然汉卡的方案解决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使用问题 。 但那时的计算机可不是普通人、甚至不是一般企业能买得起的 。
虽然那时的电脑很高级 , 能实现的功能很多 , 但跟现在一样的是 ,Office 三件套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生产力工具 。
错过了打字机时代的汉字,是如何进入电脑的?
文章图片

当时大多数购买电脑的单位 , 都是用一台电脑配上一台打印机 , 来打印合同和报告之类的公文 , 而这样一套电脑系统的售价大概在 5 万元左右 。 如果计算机技术始终不能被应用到日常使用当中 , 那么计算机就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普及 。高昂的价格和办公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
2 、中英文电子打字机
而这样一个矛盾 , 被当时四通公司的王辑志发现了 。
既然大家对计算机的需求 , 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文字处理 , 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开发一台专用电脑 , 一台能从打字输入到打印输出的文字处理机呢?
曾在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工作的王辑志 , 有次因工作需要 , 参与了公司的电脑采购 。 当时的一套电脑包括了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三大件 。
为了采购价格能低一些 , 他决定将三大件分开选购 , 最终凑出了一套价格相对便宜的微机系统 。 在该系统上 , 同样实现了 worldstar 、 dBase 等软件的使用 。
但因为系统是自己攒的 , 打印相关的驱动软件得自己亲自动手写 , 在学习打印机的支持文档时王缉志发现 , 打印机的打印头是由八根针组成的 , 每一根针的动作都可以由软件控制 。
诶?那有没有打印汉字的可能呢?
带着这个想法 , 王缉志连夜编了一小段程序 , 真的在打印纸上打出了 “ 冶金部自动化所 ” 七个汉字 。
既然能打七个汉字的话 , 那所有汉字岂不是也能打 。 顺着这个希望 , 王辑志开始了第一步工作 , 为这台电脑建立汉字字库 。
按照字符在电脑里的点阵存储方式 , 他从家里拿出一副围棋 , 拉上同事一起 , 一个人用棋子摆放 16*16 的汉字点阵 , 另一个人把坐标进行 16 进制编码 , 再把数据录入到电脑中 。
靠着这个朴素的办法 , 一个多月后 , 一套包括了国标一级汉字的 16 × 16 点阵字库便制作完成了 。
|| 当时 , 他所在的小组考虑购买一台微型计算机 。 在 IBM 的 PC 问世以前 , 各种海外品牌的微型机各有千秋 , 处于群雄争霸的局势 。 经过多方寻访和比较 , 王缉志决定自己 “ 攒 ” 一台机器 。
他选择了澳籍华人邝振琨研发的 DATAMAX8000 主机、美国 TeleVideo 的终端 ( 即显示器 )、以及日本伊藤忠公司的打印机 , 这套 “ 多国部队 ” 组成的微机系统 , 性价比非常高 。
字库建立后 , 当然还得要有一套输入法 , 因为一级汉字是按照拼音排序 , 从工作量和实现难度上来说 , 拼音输入法成了王缉志的唯一选择 。
后续王辑志又完成了系统 BIOS 部分的工作 , 又实现了 dBASEII 数据库软件的中文支持 。 就这样 , 一套能够实现财务报表打印的汉字处理系统顺利完成 。
但这一切依旧是在英文系统上实现 , 电脑本身不能显示中文 , 也不能编辑中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