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用造火箭的标准管开幕式舞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用造火箭的标准管开幕式舞台】2019年底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接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保障任务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承担起这一专项工程的抓总任务 。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的主要研制、生产单位 , 有10余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一院诞生 , 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等历次重大航天任务 , 他们都从未缺席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用造火箭的标准管开幕式舞台
文章图片

指挥系统实景
“开闭幕式的保障工作涉及专业面非常广、体量大、设计施工要求高 。 ”航天冬奥专项办副主任张雯雯说 , 来到鸟巢的每一名航天人 , 都有着参与历次航天重大任务的丰富经验 。 但技术保障团队的任务是要将导演团队的创意落地成为现实 , 既要统筹抓总开闭幕式的11项关键技术项目 , 也要承担起具体任务的承制 , “对我们来说 , 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 ”
综合计算用钢量、总装机功率等因素 , 本次舞台建造规模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3倍以上 。 面对庞大的项目体系 , 航天冬奥专项工程团队将航天系统工程的管理模式带到了舞台上 。
“就在鸟巢的400米跑道区域 , 最多的时候有7个项目、800多人的施工团队同时作业 , 光吊车就有十几台 。 ”航天冬奥专项办主任刘照智回忆 , 在最紧张的交叉施工阶段 , 航天项目的复杂接口管理、多进度管理等系统工程理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同时 , 多项目协调必然带来摩擦 , 这时 , “总体最优”理念能让工程实现效率和效果的平衡 , “每个部件未必是最顶尖的 , 但一定是最合适的 。 ”
当然 ,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小意外 。 这时 , 航天技术人员便会进行“归零” 。
“归零”是指一旦出现故障或问题 , 必须从头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一检查 , 直到问题全部解决为止 。 张雯雯表示 , 重大项目的统筹中 ,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心态绝对要不得 。 在前期测试中 , 一块地面屏幕显示故障 , 团队立刻“归零” , 从头复盘并多次调整试验 , 从根源解决技术隐患 。
“我们就是在用造火箭的标准 , 来管理整个开闭幕式技术保障项目 。 ”刘照智说 , 开幕式首次彩排时 , 预计用时6小时的11大项目 , 仅用2个半小时就流畅完成 , “成熟的流程管理模式 , 才能保证向全世界展示出最完美的舞台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