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欺負動物為樂趣的熊孩子,其實是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表現( 三 )
因為小孩子們還不懂得偽裝和掩飾 , 怎么想就會怎么說 , 別人怎么教他們就怎么做 , 所以他們的行為舉止就是所受教育的一面鏡子 , 也可以說是他們生存環境、成長經歷和家庭關系的一種反饋 。
作為鏟屎官 , 有時候家里來了熊孩子非要折騰家里的貓咪和狗狗 , 甚至給它們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 遇到這種情況肯定要認真去跟熊孩子的家長溝通 。 可能這種行為并不會起到太大效果 , 你得到的回應也許是“我家孩子還小 , 你別跟他一般見識”、“你為了一只貓就跟我家孩子急頭白臉的?”之類的混賬話 , 但該說的總歸要說 , 不然事情沒有盡頭 , 遭罪的是毛孩子 。
很多家長們在忙于生計之余 , 忽視了為人父母該盡的責任 。 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好 , 卻常常忽視孩子對關愛的需求 。 在這種氛圍生活的孩子 , 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家庭的負擔 , 是個不該存在的人 , 那些是父母不愿負責而為此所找的借口 。 我有個熟人 , 都成年人了還喜歡跟家里人對著干 , 因為他覺得家人從來都沒有重視過他 , 不這么做就沒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 摔碗掀桌 , 打小孩 , 打寵物 , 敗家 , 闖禍 ,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家人注意到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