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 , 高校学子大多选择回到家乡 , 与家人共度新春、阖家团圆 。 但如果实验室还养着用来进行科研的小生物 , 怎么办?
在上海海洋大学 , 就有学子专程留在学校 , 一边抓住寒假的黄金时间做科研 , 一边悉心照料着这些小生命 。
“有我一口吃的 , 就有鱼一口吃的 。 ”魏文波笑着说 。
水产与生命学院生物学专业研二的魏文波所在的课题组 , 负责着马口鱼和罗非鱼的科研任务 , 他自身的科研方向则主要关于转基因青鳉鱼 。 他介绍 , 实验室分大小鱼房 , 小鱼房养殖着数百条马口鱼和数十条罗非鱼;大鱼房则安置着百来个鱼缸 , 里头养殖着千余条青鳉鱼 。
文章图片
大鱼房里的青鳉鱼 本文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除夕这天 , 他受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师邀请共进年夜饭 , 但他心里也惦记着鱼的“年夜饭” 。 这天 , 他将高档食材“红虫”从冰箱取出 , 等待解冻后 , 混着干饲料喂给鱼儿们吃 。 鱼儿一下聚拢到手边 , 争先恐后地抢食 。
鱼不可一日无食 , 因此这个寒假 , 来自江西的魏文波早早就决定留在学校 , 进行包括喂鱼工作在内的科研工作 。 他每天喂食2~3次 , 中午晚上打开鱼房的门 , 一一给课题组的青鳉鱼、马口鱼、罗非鱼喂食 , 观察它们的状态并做记录 , 寒假期间他还彻底清洗了鱼缸 。
文章图片
【他们寒假留校喂饱超千条实验鱼:有我一口吃的就有鱼一口吃的】鱼房
虽然寒假的课题组只剩他和鱼 , 但魏文波并不感到寂寞 , 每次打开鱼房的门 , 他明显感觉鱼儿活跃起来 , 尤其是小罗非鱼 , 感应到人来便蹦得老高 , 等待被喂食 。 “马口鱼的运动能力强 , 不能饿着它 , 饿了就向外跳 , 闹‘自杀’ 。 ”魏文波说 , “同学和师兄师姐人不在 , 但也很惦记 , 经常来问鱼的产卵情况如何 , 吃得饱吗?”他介绍 , 马口鱼和罗非鱼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 味美有营养但价格偏高 , 实验室所做的科研之一 , 就是研究两种鱼的人工繁殖 。
文章图片
魏文波给罗非鱼喂食
同样留校做科研的还有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博一研究生孙炳艳 。 这是这位山东姑娘第一次留校过年 , 手头的科研实验还没结束 , 她盘算了下上海往返家乡的时间 , 决定留下来 。
孙炳艳所在的课题组主要做海洋生理生态方面的实验 , 以厚壳贻贝为模式物种 , 研究诸如微塑料一类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 寒假期间 , 因为实验室人少 , 孙炳艳有更多的机会使用仪器、专注实验 , 她也抓住时间规划了寒假科研任务 。
文章图片
孙炳艳(左)和同样留校做科研的师弟(右)
除夕前几日 , 因为实验需要 , 两百多只贻贝从嵊泗来到学校实验室 。 贝壳刚来的时候 , 孙炳艳着实费了些功夫 。 担心从海水中来的贻贝产生应激反应 , 她又是自己配比盐水 , 又是刷缸 , 才把贻贝一个个小心放进缸中养殖 。
贻贝初来乍到 , 尚不能投喂 , 到了除夕夜 , 正是时候可以给它们第一次喂食 。 孙炳艳停掉缸中的循环水 , 把在营养盐中培育的小球藻 , 小心地注入水中 , 半小时后 , 再把循环水打开 , 让贻贝呼吸 。 此后每天早晨 , 她要重复同样的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