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风水大师有哪几位 海南岛风水讲解图





海南风水大师有哪几位 海南岛风水讲解图

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山海经》称得上是一部奇书 。它虽不在“四书五经”之列,却备受人们的重视;它虽备受人们的重视,却至今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其作者是谁、成书于什么年代 。大而化之,这是一部古代地理著作,但是究其细节而言,就连著成《史记》的司马迁也直呼“不敢言之也” 。
《山海经》通篇皆是在写那些子所不语的“怪力乱神”之事,却又都言之凿凿,书中记风土人情、山川河岳或是草木虫鱼,无论是谈分布、标地理还是描样貌、摹习俗都详尽备至,甚至于其中还记载着不少有关各处物产的利用方式 。通读《山海经》,其中的一些内容早已超过古代人的认知能力,一些内容更是仿佛需要放置在世界地图的大视域中才能理解 。

海南风水大师有哪几位 海南岛风水讲解图

文章插图

所谓《山海经》,自然分为“山经”和“海经”,较之“山经”,“海经”则更为丰富,大海之外更有“大荒”,真可谓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 。沿着《山海经》所勾勒的路线,从“招摇之山”一路探寻下去,很多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家乡,人们很难不相信曾经有过一群博闻强识的先贤,在不知什么时候就曾经周游过世界,并且将其所见所闻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记载了下来 。
离耳未必真儋耳
在《山海经》中,有一篇“海内南经”,这篇以“海内东南陬以西者”起笔的记录中标注了诸如“瓯”“闽”“番隅”等至今人们仍耳熟能详的地名,顺着这条路线一直向南走,就会发现一则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这段话初看没什么,但是经过晋代人郭璞的一番注解,就变得有意思起来 。

海南风水大师有哪几位 海南岛风水讲解图

文章插图

 说起郭璞,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乃是一代风水大师、游仙诗的始祖,他一生曾游历名山大川,并为包括《尔雅》《周易》等多部经典作注,可谓是学富五车 。在为《山海经》作注的过程中,郭璞特别注意到了离耳国和雕题国,称离耳国“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 。在朱崖海渚中 。不食五谷,但噉蚌及藷藇也”;雕题国“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郭璞的注自然不可能完全准确,后世也有许多人对其雕题国即鲛人的说法进行过辩证,但是,至于离耳国即是晋时儋耳郡的说法却如板上钉钉,言之凿凿 。
自汉代儋州设郡以来,儋耳以耳大得名的传说就不曾中断过 。《水经注》中记载:“汉设九郡,儋耳预焉,民好徒跣,耳广垂以为饰”,《后汉书》也称“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缒之,垂肩三寸” 。而《儋县志》更是夸张,称“其人耳长及肩,每逆风走,则将耳反搭于上,使不窝风”,此言虽看似无稽之谈,却在时间的加工下几乎成为了定论 。而事实上,在耳框上加以坠饰使其下垂的风俗在中国古代南方民族中流传甚广,凭什么儋耳可称之为“儋”而其他地方则不能呢?1960年代,郭沫若先生曾经两次来到儋州,通过对《儋县志》的点校,他发现以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儋州之“儋”更为合理,并得出“儋与珠崖是一音之变,急言之则为儋,缓言之则为珠崖”的结论 。这样看来,儋州虽然自古也有垂耳的习惯,但是地名之中的“儋”却未必与大耳有关 。

海南风水大师有哪几位 海南岛风水讲解图

文章插图

这样看来,《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离耳国未必特指儋州一地,将离耳国置于海上也只不过是郭璞的一厢情愿罢了 。虽然是这样,但是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时,对儋州风俗的描摹却是极其准确的,不餐五谷、种植薯蓣、喜食贝类这些习俗一直到宋代苏东坡被贬儋州时还依旧有所保留 。苏轼在儋州尤爱吃蚝,甚至不愿与人共享;而至于薯蓣,他更是为之创造了一道“玉糁羹”,并写诗赞曰:“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