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关:推进“三智”建设 促进口岸发展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近年来 , 宁波海关坚持科技创新理念 , 持续推进“科技兴关”建设 ,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能力 , 深化智慧海关建设 , 进一步提升口岸智能化监管水平 ,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2021年4月27日 , 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在宁波揭牌 , 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网站同步上线运行 。 为强化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信息枢纽作用 , 宁波海关在总署的指导帮助下 , 全力推进网站建设 , 以科技赋能搭建双边关企“智享联通”的桥梁 。
【宁波海关:推进“三智”建设 促进口岸发展】“从接到任务到网站上线仅有2个多月的时间 , 时间紧、任务重 ,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 组织技术骨干实施7×24小时的高强度滚动开发 , 以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 ”宁波海关科技部门负责人介绍 。
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网站设置了中英文双语的信息动态、法律法规、清关指南、监测预警、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等栏目 。 截至2021年底 , 网站已发表文章4134篇 , 访问量达109447人次 , 互动交流咨询量达156件 。
针对众多企业“用箱难、周转慢、手续繁”急难问题 , 宁波海关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 响应企业需求 , 深化改革创新 , 助力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
目前 , 宁波口岸已全面应用关港“二合一”智能卡口 , 在此基础上 , 依托企业-海关-码头全流程电子数据交互 , 宁波海关优化进境周转空箱申报流程 , 全面实施空箱监管无纸化 , 对非布控查验的空箱 , 企业在线申报后可直接凭海关电子放行指令办理提箱手续 , 实现业务办理的“一次不用跑” 。
近年来 , 非洲猪瘟、沙漠蝗、草地贪夜蛾……新发突发的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入侵物种频频冲击国门 , 时刻威胁口岸国门生物安全 。 宁波海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 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 关注邮检、快件、船检等疫情截获渠道 , 配合一线拦截外来有害生物 。
宁波海关科技部门强化科研引领 , 苦心钻研 , 利用信息化手段 , 研发了一款融合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和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松材线虫智能识别软件” 。
据了解 , 该智能识别软件通过基于关键特征层网络的注意力区域权重可控的损失函数约束方法 , 结合多特征、层次化联合模型 , 以数千张松材线虫及其近似种的显微特征照片为基础进行检测 。 通过大量测试 , 结果表明该软件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以上 。 在信息化软件的支撑下 , 未来线虫检疫鉴定将从现在的两三天缩短至几分钟 , 有效提升口岸效率 , 让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和生态安全更有保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