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能否成为科幻文创元年?

2022年新春之际 , 亚马逊、京东、当当等平台纷纷发布2021年图书畅销榜 , 采访人员发现:科幻小说热度不减、爆品不断 , 周边文创产品炙手可热、科幻原创小说IP被影视公司争抢 , 投资金额动辄过亿……
【2022能否成为科幻文创元年?】有人抛出“元年论” , 说今年是中国的科幻文创元年 。 是不是元年还不好说 , 但科幻内容的受众增加是事实 。 有业界专家认为 , 在连续5年科幻热的席卷下 , 加上去年元宇宙概念的风生水起 , 2022年或许真如大家所盼:科幻文创元年即将到来 。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吴波
通讯员 邢晓英

中国科幻正处在“最好的时候”
图书 新人新作表现亮眼
近年 , 影片《流浪地球》带来的科幻热潮只增不减 。 国产科幻悬疑巨作《AI迷航》、当代新古典主义科幻代表《火星孤儿》、“硬核”科幻《云球》等三部新人新作均表现亮眼 。 国产科幻新星批量崛起 , 打破了传统圈层文化 。
从2016年到2021年 , 能够引起世界瞩目的科幻原创小说已经越来越多 , 品质也不断上升 。 刘慈欣领衔推出的中国科幻“虫系列”被认为是要打响中国下一个科幻元年的头炮 , 分别是:刘慈欣的《吞噬地球》、中国科幻名家王晋康的《追杀K星人》和《时间之河》;本土90后新锐科幻作家彩虹之门系列长篇《地球纪元Ⅰ太阳危机》的出版 , 让新生代有了自己的科幻偶像作家;而女性作家、“银河奖”得主凌晨的力作《睡豚 , 醒来》更是关注人工智能话题 , 将科幻阅读热推向新的高度 。
针对这几年科幻阅读热的话题 , 刘慈欣表示:“应该看到 , 从中国科幻漫长的发展历史上看 , 现在这个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 ”
读客图书版权编辑许姗姗向采访人员透露 , 现在科幻类作品的IP版权越来越难拿了 , 近一年 , 版税更是翻了4~6倍 , 有的作品甚至翻了10倍以上 , 一不留神 , 大师的作品就被拿掉了 。 业内人士透露:“出版界近10年 , 科幻是唯一持续火爆的类型文学 , 读者群规模大 , 购买力强 。 ”著名科幻作家吴岩也表示 , 中国科幻小说近年正从小众文学走进大众的视野 。
影视 版权交易火爆增温
随之而来的是科幻版权市场交易的火爆增温 , 以及整个科幻产业链的逐步形成 。 《火星孤儿》上市后不久就被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买走影视版权 , 侯小强称这个项目“连夜评估 , 全票通过”;《AI迷航》最近也有好几家影视公司正在接洽中 , 更有网友热议心目中的演员表;“风云学会陈经”更是把《云球》比作下一个《三体》 , 甚至喊话作者“注意不要犯刘慈欣的错误 , 10万就把《三体》的影视版权卖了 。 ”
目前已经有多个科幻电影公布进展:张小北的《拓星者》、陆川的《749局》、古天乐和刘青云主演的《明日战记》等影片或将于今年上映 。
从《科幻世界》杂志到重庆出版社、人民文学等传统的出版社再到磨铁、读客、新经典等几家大的民营出版公司都开始纷纷挖掘、培养优秀的科幻新人新作 。 腾讯、爱奇艺等孵化平台也都开始从动漫、游戏等方面开发科幻作品 , 整个科幻影视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
周边 硬核衍生品“破圈”
幻想性和科学性是科幻文创产品的两个显著特点 , 他们为现实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源泉 。 谈起中国科幻文创产品增长的原因 , 业内专家认为 , 既有资本原因 , 还跟制作方对科幻题材的驾驭力和广大消费者对于科幻概念的消化能力有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