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冰雪产业还是小产业 , 二氧化碳用好了还可以去发电、去制冷、去做动力 。 在这项技术后续的转化和运用上 , 张信荣团队也在持续探索 。 譬如 , 新型动力 , “未来汽车到加油站充的不是电 , 也不是氢 , 而是二氧化碳 , 这是很有可能的 。 ”
另外 , 煤炭开采行业的能源替代 , 张信荣也已经有了探索 。 “现在煤矿越采越深 , 矿内越来越热 , 而矿工下去工作热得不到一小时就得跑上来;但是煤矿上面矿工洗澡、井口防冻、煤粉干燥等等又需要很多热量 , 还需要烧锅炉来提供 。 针对这个状况 , 我们设计了一套二氧化碳系统 , 能够把矿底下的能量都带到上面来 , 这样 , 矿工下矿工作也凉快了 , 矿上面的锅炉也可以被取代了 , 变害为宝 , 一举两得 。 ”
“这其实是国外对我们‘卡脖子’的技术 。 ”张信荣告诉采访人员 , 日本利用二氧化碳的产品在2006年就已经上市了 , 目前日本有上百万家庭热水器都是使用二氧化碳 , 但是 , 到现在都不对中国出口 。
“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 靠别人来解决 , 那一定是‘卡脖子’的 , 是‘天价’的 。 ”张信荣说 , 这不仅仅是一块冰的问题 , 还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 “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冯琪 编辑 巫慧 缪晨霞 校对 贾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