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苹果,谁能在华为之后挑战高端手机? 国产反击,哪家厂商何时能撬动市场格局?( 二 )


日前 ,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HCR慧辰对近一年内购买了苹果手机的用户进行了调研 。 本次调研累计投放了13873份问卷 , 收回12821份 , 有效问卷1000份 。
调研报告显示 , 虽然iPhone 13电池续航改善不大、信号稳定性欠佳 , 但这并未妨碍该机型的热卖 , 苹果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 去年 , 近六成新“果粉”来源于华为和小米用户 。
调研结果还显示 , iPhone在操作系统及品牌力的核心优势是国内高端品牌较难匹敌的重要原因 , 且恰逢华为因市场原因受困 , 不少高端手机用户投向苹果 。
苹果封闭的iOS操作系统称得上是第一驱动力 , 也是促成新用户购买或尝鲜iPhone的首要原因:42.4%的受访者认为iPhone手机的流畅性好;23.4%的受访者认为iOS系统操作简单 。
如此看来 , 华为“缺席”之后 , 苹果收获不小 。 但华为之后就再无勇夫了吗?接下来 , 谁能扛起国产高端手机市场大旗?
华为靠什么挤进高端阵营?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国产厂商中 , 只有华为曾跻身全球高端手机的一线阵营 , 与苹果、三星两家巨头企业一决高下 。
华为手机的发展历程 , 又能给国产手机带来什么启示?
2010年12月3日 , 任正非组织召开了一场终端骨干员工座谈会 。 在这场座谈会上 , 任正非表示 , 华为的终端其实是被逼上马的 , 不做终端的话 , 华为3G系统卖不出去 。 “接下来华为终端业务要怎么走”成为整场座谈会的核心 。
在2010年之前 , 华为手机还集中在低端市场 , 借助与运营商联合定制 , 华为手机业务算是做了起来 。 但是 , 低端定制并不赚钱 , 任正非想要扭转这个局面 , “我们现在要开始做品牌了 。 ”在明确要做精品手机后 , 任正非把余承东从欧洲调了回来 , 李小龙也被召回上海 。 那一年 , 长桌上摆满十几部竞品旗舰机型、余承东带着团队热火朝天讨论的场景每日都在华为会议室上演 。
2012年4月 , 华为P1终于诞生 。 余承东在P1发布会上激情澎湃地说道:“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 是华为终端历史上第一次做高端手机 。 ”不过 , 市场很快泼来一盆冷水 。 P1给出了2999元的高价 , 但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知还停留在“办宽带送手机”的阶段 。 之后的一年里 , 华为的多款高端机都接连碰壁 。
P系列受挫 , Mate系列开始孕育 。 2013年 , 第一代Mate在华为内部的定位还是“能养家糊口的产品” , 而P系列一直到P6(2013年发布)才真正意义上取得销量突破 。 彼时 , 华为P6做到全球最薄的机身、前置500万像素美颜自拍、后置800万像素4厘米微距拍摄 。 多年后 , 华为P系列旗舰机产品经理王永刚在回忆P6时表示:“没人敢做、没人敢挑战的事 , 华为全做了 。 ”最终 , P6成为里程碑式产品 , 让P系列“活”了下来 。
而华为Mate系列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 。 尽管Mate1打出“超强续航、超大屏”的卖点 , 但产品就是卖不动 。 Mate系列一直走到Mate7 , 才迎来销量爆发 。
经过数代产品更迭 , 华为形成了P系列与Mate系列齐头并进的产品线 , 其中P系列主打时尚高端 , Mate系列主打商务高端 。 P系列的技术迭代重点是外观ID、拍照 , Mate系列的基因则是大屏、强续航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2018年华为发布的P20系列让华为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企稳 。 同年 , Mate20系列进一步巩固了华为的高端品牌形象 。
2018年 , 华为顺利实现全球销量第二 , 超越苹果手机 。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 , 2019年第一季度 , 在600美元至800美元价格区间(约合人民币4100元至5500元) , 华为市场份额达到48% , 在该价格区间首次超越苹果成为市场第一 。 据IDC统计 , 2020年上半年 , 国内600美元以上价位段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 , 华为和苹果两个品牌占据了近九成市场 , 华为以0.1%的优势领先苹果 , 位居第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