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二 )


但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是自带高贵光环的,前程远大、地位崇高,走到哪里都拉风,求官求财倍儿爽,所以即使培养一个读书人成本巨大,很多家境殷实的父母还是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去闯一下这一条飞黄腾达之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成本和收益对等,如此丰厚的回报诱惑着无数的人期待着鲤鱼跃龙门的幸运 。邓通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 。

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但是,有些事情讲究一个缘分和天赋,你是不是吃这碗饭的料,其实很多时候才真是勉强不过来的,所以孔圣人才会提出要因材施教的观念 。邓通显然不是吃读书红利的料子,习文念书的时光对他来说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各种的不爽、不自然、不习惯,只有摸鱼、捉虾、抓鸟这些“自由奔跑”的事情才能真正地放飞快乐 。及至其弱冠之年,邓通经文不通,肌肉倒是通达得很 。
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生活不可能永远让你活在少年,再说,身为少年的你啥也不愁,但不能代表你身边那些早已不是少年的父母、亲人他们不替你发愁 。邓通成年之后,他的家人又开始为他的前途操起了心来 。
虽然说邓通读过诗书,算是学了个热门专业,但是一来那个时候还没有“校招”(科举制度要到隋朝才慢慢推行),而且邓通不通,他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真才实学 。西汉时期的读书人想要正常走上仕途,也就是三个办法:到京师做个郎官,坐等朝廷录用,但京师乃是繁华重地,银子少了撑不下来,怎么地,那也得十万以上的家财;或者就在本郡做个小吏,出头之日遥遥无期,但不需要太多的钱;要是真正的高才,自有官府指名道姓的录用 。
邓通家人一合计,他们家这个宝贝孩子也就靠钱还能寄托点希望了,要弄就弄把大的,光宗耀祖的事情咱要舍得 。于是,筹集家资让邓通带着盘缠到京师去寻找美好的明天去了 。
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的邓通看起来相当市侩,但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毕竟谁天生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呢?谁不想用青春去点燃梦想呢?可是,追求仕途本身就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未知的风险、不可控的危险时时刻刻瞄准着每一个赶路人 。
邓通好歹是沾了十多年笔墨的人,学会了收敛 。原本跳脱不羁的他到了京城,也算是逐渐沉稳了下来 。成年人的开窍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因为现实会逼着你去调整自己 。你邓通在蜀地是一个富家子弟,是十指不沾泥的公子哥们,但是你到了天子脚下,你就啥也不是,没有这个觉悟,还是那种谦虚起来“我是蜀地的”,狂躁起来“蜀地是我的”的性子,分分钟会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子告诉他,做人要永远记得自己爹妈姓啥名啥 。
后来,邓通凭借身强体壮又熟知舟车之术,被征召到皇宫,授予黄头郎,掌管行船 。若无意外,按照正常的剧本,邓通的人生就此进入了按部就班的阶段,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学识、能力、名望、品行、家庭、背景等,你邓通也就那个样子,让你入了皇宫、吃了皇粮,怎么也不算委屈你 。
然而,邓通很快就迎来了自己人生命运的拐角,风口之下,猪也能起飞,其实猪不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遇到了什么风口?邓通凭借贵人相助而一步登天,这个贵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
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汉文帝刘恒在汉初的政治博弈中幸运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并凭借高超的智慧、冷静的头脑和温和的手段慢慢稳住了诸吕之乱后大汉危机四伏的局面 。汉文帝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无欲无求不折腾,奉行的是黄老之治、无为而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