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航天续写辉煌( 二 )


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柏林厚表示 , 今年空间站建设之所以被称为关键之年 , 在于它的挑战非常之大 。 首先 , 这一系列发射和在轨组装任务环环相扣 , 高度耦合 , 任意一环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后续任务 。 其次 , 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 , 航天器在轨对接和分离次数多 , 组合体状态复杂 , 管理难度很大 。
不过 , 中国空间站按计划在今年完成建造之后 , 舱内活动空间将超过110平方米 , 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 , 可以实现长期3人、短期6人驻留 。 柏林厚透露 , 预计神舟14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15号航天员乘组实现在轨轮换 ,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首次迎来两个航天员乘组同时在轨 , 以及6个航天器组合体(包括天和核心舱 , 两个实验舱 , 神舟14号、神舟15号载人飞船与天舟5号货运飞船)的完整模式 , 并建成空间站不间断有人驻留的任务状态 。
承担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透露 , 目前该系列火箭遵循“打一备一”的方式 , 即一发火箭承担发射任务 , 另一发火箭作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期间的应急救援火箭 。 去年长征二号F遥13火箭发射神舟13号飞船后 , 长征二号F遥14火箭转为应急救援状态 , 已经在发射场竖立存放了4个多月 , 状态良好 。 在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后 , 该火箭将转为发射状态 , 后续的长征二号F遥15火箭接替应急救援任务 。
国外今年也很忙
除了中国外 , 2022年全球航天活动也将继续迎来新的高潮 。 据《环球时报》采访人员了解 , “探月”再度成为今年多国最受关注的航天活动 。 其中美国将在今年3月开展“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首次飞行任务 , 利用“空间发射系统”(SLS)超级火箭将不载人的“猎户座”飞船送到距离月球约7万公里的绕月轨道 。
俄罗斯也计划在今年7月发射“月球-25”号任务 , 时隔40余年后重启月球探测 。 该任务预计将在月球南极着陆 , 用于测试月球表面通用着陆平台 。
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小型月球探测着陆器”也将在今年年中发射 , 验证月球表面精确着陆技术 , 通过面部识别系统技术来识别月球环形山 , 从而将降落精度控制在100米以内 。
同时 , 多家商业公司也将展开探月活动 。 上半年 , 美国宇宙机器人公司和直觉机器公司将分别开展首次探月任务 , 将探测仪器送到月球表面 。 下半年 , 日本ispace公司将执行首次月球探测任务 , 将日本的小型“可变形月球机器人”和阿联酋的月球车送上月球 。
而在载人航天领域 , 今年1季度 , 美国SpaceX公司的“星舰”系统计划完成首次太空飞行 , 由超重型火箭将“星舰”飞船送到100公里的轨道高度 。 美国波音公司则计划展开“星际客船”的第二次无人飞行验证 , 以满足美国航空航天局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的要求 。 印度则计划在今年7月实施该国载人航天的首次无人飞行试验 。 印度“天空飞船”可搭载3名航天员 , 独立在轨飞行7天 。
【2022,中国航天续写辉煌】此外 , 人类首次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近地天体撞击防御技术试验也将在今年9月举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