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变革”诞生行业巨头
研究海外的工业自动化巨头可以发现 , 这些企业多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 , 以及人口红利消失后自动化需求的激增 。 从相对单一的产品切入 , 不断更新迭代产品结构 , 这些企业最终则通过多元化发展 , 成长为行业巨无霸 。
21世纪初 , 外资垄断国内自动化市场 , 但内资已经开始尝试突围 。 2003年 , 汇川技术从矢量变频切入行业 , 在此基础上推出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 将设备现场安装工期缩短了一半 , 精准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 通过探索西方先进工业生产模式的中国方案 , 并伴随地产行业迅速爆发 , 汇川技术迎来一轮高速成长 。
此后汇川技术的发展 , 始终与“变革”高度捆绑 。
2006年前后 , 朱兴明察觉到 , “工业自动化的天在变 。 单一的变频器业务未来很难发展 。 ”随后 , 朱兴明带领企业大举进军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伺服系统领域 , 完成了从控制层到驱动层和执行层的系统布局 。
2014年 , 汇川技术提前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 。 2016年 , 又将新能源汽车业务作为四大战略业务之一 , 汇川技术的“变革”之路走得十分坚定 。
谈及布局新能源车领域的原因 , 朱兴明分析:从国家层面 , 考虑到中国的能源安全、汽车安全 , 未来国家一定会把能源革命、新能源车产业安全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来抓;
从产业层面 ,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物种 , 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竞争力 , 供应链和人才 , 中国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从消费层面 ,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车 , 它更是一个数字移动终端 , 中国的消费者受互联网的影响颇深 , 年轻一代会喜欢作为互联网产品的新能源汽车 。
2017年 , 朱兴明提出了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双王”战略 , 此后两年 , 汇川进入新能源汽车业务投入高峰 。 但朱兴明异常坚定 。 在公司的全体会议上 , 朱兴明表示:“即使冒着财务指标变差的风险 , 我们也必须这么干 。 即使利润降到零 , 我们必须把汽车做起来 。 ”
2020-2021年 , 疫情给全球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 汇川技术却在危机中快速成长 。 2020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02亿元 , 同比增长约69.00% 。
2021年前三季度汇川技术实现营业收入80.98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 65.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4.98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131.93% 。
1月26日 , 汇川技术公告 , 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32.55亿元-36.75亿元 , 同比增长55%-75% 。 报告期内 , 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工业机器人业务等均取得快速增长 。
现如今 , 汇川技术的变革仍在持续 。 朱兴明透露 , 汇川技术正在数字化业务和软件平台上加大投入 。 “工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 , 行业的未来将是融入数字化生态当中;与此同时 , 未来的工控行业将是以软件为主的行业 , 硬件仅是载体 。 ”朱兴明说 。
时代的“弄潮儿” , 必要的“偏执狂”
从单一变频器、到行业应用场景整线解决方案、到机器人领域、新能源乘用车再到如今的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 , 汇川技术一直在战略上有所创新和变革 , 卡位之精准令人惊叹 。
但朱兴明认为 , “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足以支撑任何一个在行业中有思考的人看到方向 , 关键在于敢不敢做 , 在于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做 , 能不能真正顺应这个时代 。 ”
2022年1月21日 , 朱兴明在汇川技术位于深圳龙华区的总部大楼中举办了题为《进化之痛 , 生命之光》的新年演讲 , 并通过网络平台向所有合作伙伴与关注者直播了自己的演讲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