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顺时代,专行业,强平台,涌现大公司( 三 )


相比于过去强调的“小业务 , 强平台 , 大公司” , 如今朱兴明提出了“顺时代 , 专行业 , 强平台 , ‘涌现’大公司”的观点 。 很明显的是 , 朱兴明将“时代”的力量置于了更突出的位置 。
朱兴明在演讲中提到 , “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因素 , 是时代带来的概率优势 。 ”而汇川是做好了“时代弄潮儿”的角色——强关联于疫情、产业转型的环境 , 成就了汇川当下的业绩;强身健体于长期赛道 , 敏捷灵动于危中之机 , 成就了长期汇川的基因 。
在他看来 , 人的基因短时间没有办法进行重构 , 但是企业可以 。 汇川过去依靠的是“机会主义+专业主义”的基因 , 但汇川未来将依靠“长期主义+极致主义”的基因持续发展 。 “长期主义+极致主义”背后 , 一是持续高速迭代的“体系” , 二是具有偏执狂特性的“人” 。
朱兴明引用了乔布斯所说的 ,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 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 他说自己是“半个偏执狂” , 未来还要在汇川培养出更多“偏执狂们” ,他们是能够极致共情用户的产品经理 , 是敢于突破理论、重构模型的技术专家 , 是深究底层逻辑 , 入局场景的管理者 , 是守正、出奇、强直觉的商业领袖 。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偏执狂 , 这个公司一定不成功 。 ”朱兴明说 。
企业家与企业的“思想底座”
新年演讲中 , 朱兴明对汇川全体员工说道 , “有空多来我办公室坐坐 。 ”他表示 , 未来一段时间汇川文化建设的核心 , 是要把一批已经成为物质中产的汇川员工变成文化中产 。
朱兴明的办公室中 , 四尊坐像引人注目 , 分别是孔子、王阳明、牛顿和爱因斯坦 , 象征着朱兴明强调的“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国画大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永锵泼墨写就的“敬天爱人”与“知行合一”字幅遥相呼应 , 走廊上的“科技向善 , 创意唯美”与自闭症少年鲜艳奇异的绘画作品相得益彰 , 构建出一副充满想象力与人文情怀的空间 。
朱兴明把这间办公室称为自己的“文化堡垒”“思想底座” 。 他向采访人员解释 ,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思想底座 , 而自己这间办公室代表的正是自己的思想底座 。
2001年前后 , 华为将旗下的电气公司(安圣电气)出售给美国艾默生集团 。 一夕之间成为外企金领 , 朱兴明却渐渐感到一种错位 , “在跨国企业工作 , 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打工人 , 干多长时间的活拿多少钱 。 升职后 , 就到更高的层次上重复这样的过程 。 这样下去 , 你无法成为一个为解决中国发展中遭遇的一些问题而做出贡献的人 , 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 。 ”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 朱兴明说:“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 , 我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更为强烈 。 这种情感经过那个时代的教育引导 , 使我们变成了具有强烈的爱国和民族情结的一代人 。 我觉得我这辈子来 , 不是单纯是为了赚钱糊口而活 。 ”
朱兴明觉得 , 作为一个中国人 , 自己特别幸运 , 有中国文化的根系滋养 , 又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学习和了解到西方的企业治理哲学与科学技术 。 将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后 , 构成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思想底座 。
而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一个思想底座——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有机结合 , 它先产生“敬天爱人” , 然后是“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再往上是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 最终则上升到“知行合一” 。 两个反馈环中 , “心上修”反馈到东方文化体系 , “事中磨”反馈到西方文化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