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名人你听说过几个 百家姓李姓历史名人都有哪些(12)


唐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而遭忌,被贬为崖州司户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唐懿宗年间,李德裕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李德裕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历朝历代对其评价甚高 。梁启超称李德裕是中国六大政治家(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之一 。
牛李党争是中唐时期牛党、李党两派士大夫进行的朋党之争 。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前后将近四十年 。牛党的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李党的领袖是李德裕、裴度、李绅 。
65、李希烈:
李希烈(约750年—786年),燕州辽西县(今北京市顺义区)人 。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唐朝藩镇将领)族侄 。李希烈少时参加平卢军,颇有战功,李忠臣以为光禄卿 。李忠臣被部将驱逐后,唐代宗以忻王李造(唐代宗李豫第十三子,唐德宗李适异母弟)为淮西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 。唐德宗即位后,李希烈升为怀宁军节度使 。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唐朝藩镇将领)勾结河北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歼灭梁崇义部众 。李希烈被封为南平郡王 。
66、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 。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 。李晟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 。李晟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册封合川郡王 。大历八年(773年),李晟入为右神策都将,宿卫长安 。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率军平定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叛乱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之变(泾原镇士兵兵变,攻陷长安),李晟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唐朝中期将领)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 。李晟驻守泾原,防御吐蕃进攻 。贞元三年(787年),朝廷册封李晟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享唐德宗庙庭,图形凌烟阁 。

李姓名人你听说过几个 百家姓李姓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文章插图
李忱:大中之治
67、李忱:
李忱(810年—859年),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李忱于长庆六年(821年)获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李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病危,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认为李忱好控制),登基为帝 。出乎马元贽等的预料,李忱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整顿吏治,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宦官头目仇士良杀死朝廷要员)的郑注(唐朝大臣)、李训(唐朝宰相)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
对外方面,李忱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今越南中北部),并接纳归唐的河湟,设置归义军 。李忱为人明察秋毫,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 。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用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 。李忱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市泾源县境内) 。史家把李忱统治时期称为“大中之治” 。百姓称李忱为“小太宗” 。李忱工诗善书,《全唐诗》录其诗六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