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名人你听说过几个 百家姓李姓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九 )


李辅国(704年—762年),字静忠,博陆郡(今北京市平谷区)人 。唐朝中期权宦,唐朝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 。李辅国长相奇丑无比,早年净身入宫成为宦官,成为太子李亨的心腹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辅国逐渐掌握军权,历任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郕国公 。冷待晚年的唐玄宗、谋害建宁王李倓(唐肃宗李亨第三子),诛杀张皇后(张良娣,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和越王李系(唐肃宗李亨第二子)等一系列事件均出自李辅国手笔 。不久后,唐肃宗驾崩,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 。李辅国因拥戴之功,更加嚣张跋扈 。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加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进爵博陆王,又尊其为尚父,暗中却将其兵权架空 。不久后,唐代宗派遣刺客将李辅国暗杀 。唐代宗下诏追赠李辅国为太傅,谥号为“丑” 。
41、李泌:
李泌(722—789),字长源 。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生于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 。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期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 。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李泌只得归隐名山 。安史之乱时,李亨即位于灵武后,召李泌参谋军师 。不就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李泌再次隐居衡岳 。唐代宗即位后,李泌再被召为翰林学士,接连受到宰相元载、常衮排挤,李泌被放置地方任职 。唐德宗时,李泌入朝拜相,对内勤修内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络回纥、大食(食:读yì;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国遏制吐蕃(蕃:读bō),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唐帝国的稳定 。
李泌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获赠太子太傅 。李泌博涉经史,精研易象 。著作文章,尤工于诗 。有《李泌集》二十卷,今已佚 。《全唐诗》录其诗四首 。
42、李光弼:
李光弼(708—764),营州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契丹族 。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契丹族,唐朝将领)第四子 。李光弼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 。天宝十五年(756年),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成功守卫了太原 。乾元元年(758年,李光弼奉命与八节度使合并讨伐安庆绪(粟特族,安禄山次子) 。同年李光弼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指挥河阳之战,挫败史思明南下的企图 。宝应元年(762年),李光弼奉命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李光弼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获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 。李光弼足智多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郭李” 。著有《将律》《李临淮武记》《统军灵辖秘籍》,今已佚 。《全唐文》录有其文 。
平定安史之乱
43、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生年和名字不详,李氏,唐朝宗室女 。吐蕃尊称甲木萨 。唐贞观十四(640年)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吐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朝派使者赴吐蕃吊祭 。拉萨至今仍保存着藏人为纪念文成公主而造的塑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