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 目不识丁和“丁”之字义字形演化( 二 )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即然甲骨文中有“丁”字初文,就应该看其字义为何 。
再啰嗦一句,小篆有“釘”字,为“炼金”之法,与后世“钉”字含义完全不同,因此说“丁”的本义为“钉”是讲不通的 。

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 目不识丁和“丁”之字义字形演化

文章插图
四、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及本义上世纪初,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首次释读了商王武丁之名,将甲骨文“口”解为“丁”字 。他后来又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中,进一步通过释读“报乙、报丙、报丁”等商王名,验证了之前的解读 。
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丁”在甲骨文中具有如下含义——
一是“天神” 。前述“甲二一二七”“粹一二六五”还若干版卜辞中,“丁”都是被祭祀的“天神” 。
二是“祭礼”,上述“前一·二一·三”“卜二六七”及其他一些卜辞中,“丁”是在祭祀“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武丁”等五位先王及“母癸、妣己、妣癸”时使用 。

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 目不识丁和“丁”之字义字形演化

文章插图
甲骨文“丁”字
三是“天干” 。前列“遗四0二”“甲二四三”和另外不少卜辞中,“丁”作为“十天干”之一使用,并与“十二支”相配用以纪日 。
四是“庙号” 。上引“乙二五0八”“明三九0”和其他数量不少卜辞中,“丁”作为先公先王“庙号”使用 。张光直先生统计,除去相当多数量的甲骨外,还有1295件殷商青铜器上使用了“十干”称谓殷先公先王,其中,最多的是“乙”和“丁”,二者数量相当,均接近300件 。
以上四个“义项”,哪个是“丁”之本义呢?
或许都不是 。
写为“口”的甲骨文“丁”字本义,解为“天”似为更妥 。

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 目不识丁和“丁”之字义字形演化

文章插图
甲骨文“天”字
来看看甲骨文的“天”字 。
“一期后下一八·七”“一期乙九0六七”“五期续五·一三·六”“五期合集三六五三五”“合集八七”等许多卜辞中,“天”皆写为“上口下大” 。
《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 。从一、大 。”
罗振玉、王国维缘此考试了甲骨文的“天”字 。
甲骨卜辞中,不少的“天”字,亦契刻为“从一、大” 。金文中的“天”,上面之“口”很可能因为铸造不易而也成为一个方形黑疙瘩或也“从一、大” 。
篆体的“天”,就是这么来的 。

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 目不识丁和“丁”之字义字形演化

文章插图
“丁”是“頂”的本字 。
《说文》曰:“頂,颠也 。”又曰:“颠,頂也 。”
联系前引《说文》:“天,颠也 。”,即可知,甲骨文中“上口下大”的“天”字,上面的那个“口”,即为“丁”也 。
段玉裁《说文注》云:“故‘颠倒’,乐府或作‘丁倒’” 。
“丁”,是“頂”,也是“颠”,还是“天” 。
“上口下大”的“天”,实为会意,即“人头顶上的那片天”,也即所谓“皇天在上” 。

关于甲骨文“丁”字之含义 目不识丁和“丁”之字义字形演化

文章插图
五、关于甲骨文“丁”之四义皆为引申义甲骨文“丁”字本义为“天”,便可理解其何以成为“十天干”之一 。
尽管至目前还众说纷纭,但“十天干”皆应与“天”或“日”有关,似可相信 。比如“甲”字,一定来源于古人“立杆侧影”所测定的“二绳”,即“+”符号 。甲骨文的“甲”字,许多即写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